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
%%我的理解:: 传统笔记方式,缺少链接而容易让自己陷入记录者而非思考者的身份中。视觉化的笔记方式,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思考和产生洞见,但相对耗时。常青笔记取了2者的优点,即避免涂涂画画省时间,又产生链接帮助思考,以最终产生洞见。写到这,突然又对 [[ heptabase ]]和 [[ 氢图 ]]的笔记+白板的形态产生兴趣,以后有机会一定深入体验一番。2022-12-25新增:ob也已经出了白板canvas,未来无限可能%%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原文:Evergreen note-writing helps insight accumulate (andymatuschak.org)
创造性工作中的许多日常思考都容易散失,就像潮水中的沙堡。短暂性在低保真思考中实际上是有用的,但在许多情况下它只是一种偶然性。严肃的思考应该以常青笔记的形式进行,以便于积累。
卓越洞见从之前的所思所想中涌现。那么,这种思考在哪里发生?它可能在你的脑子里,或者在你笔记本上一系列转瞬即逝的草图中,但是知识工作应能聚沙成塔,而上述机制都损耗巨大。
考虑一下你本来有望实现的一些假设性的洞察力飞跃。为了实现这一飞跃,你通常需要同时发展许多独立的、部分成型的想法,直到它们在灵感的闪现中突然融合在一起。如果你需要同时迭代多个作品,你可能会很难把它们都记在脑子里。
相比之下,由于常青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它们的范围足够小,你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开始并完成一个笔记(见常青笔记实现顺畅而渐进的写作(「渐进写作」))。尽管如此,你写的每一个笔记都代表了你对这个特定想法的思考增量,每一个笔记都丰富了愈加宽阔的链接网络(常青笔记之间应该建立大量链接)。因为这些是常青笔记,你现在有一个明确的立足点,可以在这个具体的想法上进行迭代。
你所写的笔记将与你所读的材料相互作用(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阅读成果),并将形成新稿件的基础(可执行的写作策略)。
而如果你不能就你的想法写出哪怕是一个原子笔记,间隔重复对于逐步完善灵光一闪可能有用。
相关笔记:更好地记笔记这个描述太过流于表面;核心在于更好地思考
参考文献
Luhmann, N. (1992). Communicating with Slip Boxes. In A. Kieserling (Ed.), & M. Kuehn (Trans.),Universität als Milieu: Kleine Schriften(pp. 53–61). Retrieved from http://luhmann.surge.sh/communicating-with-slip-boxes
当然,独立性预设最低程度的复杂性。卡片盒需要持续使用数年时间才能达到突破点。在此之前,它仅仅是一个容器,以便我们获取存入的内容。但这种情况会随着卡片盒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而改变。一方面,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场合越来越多,卡片盒将成为一种通用工具。
Ahrens, S. (2017).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