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
%%我的理解:: 正如文中所言,写笔记没有唯一正解,只有各种权衡。原子化笔记,是一种指导方针,但实际应用起来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笔记记录内容的不同性质,进行不同颗粒度大小的划分。%%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原文:Evergreen notes should be atomic (andymatuschak.org)
笔记最好只讲一件事——但要尽量描述得全面完整。
这样一来,不同话题与上下文之间就更容易建立联系。对于包罗万象的笔记,若只对笔记中的一个概念有了新想法,这个想法就难以察觉,此外指向该笔记的链接会所指不清;如果笔记过于零散,笔记间的链接网络也落得支离破碎,一些联系因此不甚明晰。常青笔记之间应该建立大量链接
写笔记没有试金石或者唯一正解,只有各种权衡。
常青笔记原子化与软件工程中的「关注点分离」原则如出一辙。「关注点分离」原则认为,软件的模块应该只「关注」一件事,以便日后复用。但同样地,如果模块切分得太细碎,内聚不足的问题便会浮现。从这个角度看,常青笔记的标题就像 API。
参考文献
从阅读笔记中创建 Zettel 笔记 • Zettelkasten 方法
我将这条原则的深层原则称为原子性原则:把同类事物放在同一个Zettel里,而Zettel之间做到关注点分离。例如,我可能在一个Zettel中列出很多假设当作综述。如对于严格决定论 的综述。有个与严格决定论相关的论证和相应结论则保存在另一个Zettel中。严格决定论下的道德责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我便能复用这篇论证,却不需要接受另一个Zettel中的假设,因为论证本身是足够通用的。原子化笔记促进笔记复用,而Zettel网络中的链接也大大增加。
反向链接:
外出时方便抓住灵感的口袋便笺
我用一个带孔的 A7 便笺(Maruman Mnemosyne N193A)来记录我外出时的临时笔记。谈话中获得的灵感、行走时的想法等等,都会记录于此处。我通常会附上一些背景,以帮助我以后确定方向:一个日期、一个地点、一个人,等等。
常青笔记可以提高谈话的信息带宽
%%我的理解:: 可太对了,如果对方背景知识足够,一句话可能就能表达清楚,如果背景知识不够,则针对某些观点的跳转出的常青笔记,就可以做有效扩充。可以根据背景知识量速读或精读。而不是什么场合都是一句:你是小白,我推荐你看一下这本书。%%
常青笔记和卡片盒笔记法的异同点
%%我的理解:: 常青笔记不仅是方法,也是理念,更是围绕这个理念的一整套如何做笔记的成体系的系统。最关键的是,这是andy基于现代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并结合卡片盒笔记法,做出的极大改良,而我看很多人居然还直接全盘照搬卢曼的时间戳命名纸质卡片的方式来做电子笔记,我就很不能理解。%%
常青笔记应面向概念
%%我的理解:: 面向概念记笔记,也和[[链接优先]]的理念相同。我们往往更习惯于传统的[[folder first]]的方式去组织自己的学习材料和笔记。哪个更好?andy说前者更好,但我个人觉得拿不准,也得具体场景具体分析,也需要长期实践1-2年再来看看。%%
常青笔记是发展大胆想法的安全场所
%%我的理解:: 常青笔记真的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类名言的最好实践。一张小卡片,写一个简单又大胆的想法,不用面面俱到,时间会让它发展,和其他卡片一起组成更完备的思想。%%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
%%我的理解:: 传统笔记方式,缺少链接而容易让自己陷入记录者而非思考者的身份中。视觉化的笔记方式,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思考和产生洞见,但相对耗时。常青笔记取了2者的优点,即避免涂涂画画省时间,又产生链接帮助思考,以最终产生洞见。写到这,突然又对[[heptabase]]和[[氢图]]的笔记+白板的形态产生兴趣,以后有机会一定深入体验一番。[[2022-12-25]]新增:ob也已经出了白板canvas,未来无限可能%%
常青笔记的标题就像 API
%%我的理解:: 简直是卡片笔记的命名最佳实践。要养成这个习惯。#待办/持续迭代。反观自己,现在的一些笔记就是模棱两可的或大而全的笔记,要么会被疯狂调用,要么无人问津。而拆解重构笔记的过程,就像抽取高频的公共接口。%%
数字笔记系统专注于笔记个体的展示和操作,常忽略笔记之间内在连接所产生的意义
%%我的理解:: [[ExcaliBrain]]这种插件,不仅让我们专注于笔记个体,也能让我们注意到笔记之间内在连接的意义。[[heptabase]]等白板工具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下意识的忽略。%%
默认面对自己写笔记,不要考虑有读者
%%我的理解:: 写笔记为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思考。写长文是为了把思想和观点更准确地传递给读者。后者往往需要花很多精力去遣词造句视图更准确表达,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知识面和三观永远是有差异的。但写笔记就不需要花额外时间做这些可能对自己是无用功的事情,毕竟核心是帮助自己更好地思考,而不是更好地表达。但写长文的技能可不能丢,毕竟交流能力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元技能。写笔记对内,写长文对外,而80%以上的时间,我们的创作应该是对内的,自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