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

%%我的理解:: 正如文中所言,写笔记没有唯一正解,只有各种权衡。原子化笔记,是一种指导方针,但实际应用起来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笔记记录内容的不同性质,进行不同颗粒度大小的划分。%%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原文:Evergreen notes should be atomic (andymatuschak.org)

笔记最好只讲一件事——但要尽量描述得全面完整。

这样一来,不同话题与上下文之间就更容易建立联系。对于包罗万象的笔记,若只对笔记中的一个概念有了新想法,这个想法就难以察觉,此外指向该笔记的链接会所指不清;如果笔记过于零散,笔记间的链接网络也落得支离破碎,一些联系因此不甚明晰。常青笔记之间应该建立大量链接

写笔记没有试金石或者唯一正解,只有各种权衡。

常青笔记原子化与软件工程中的「关注点分离」原则如出一辙。「关注点分离」原则认为,软件的模块应该只「关注」一件事,以便日后复用。但同样地,如果模块切分得太细碎,内聚不足的问题便会浮现。从这个角度看,常青笔记的标题就像 API


参考文献

从阅读笔记中创建 Zettel 笔记 • Zettelkasten 方法

我将这条原则的深层原则称为原子性原则:把同类事物放在同一个Zettel里,而Zettel之间做到关注点分离。例如,我可能在一个Zettel中列出很多假设当作综述。如对于严格决定论 的综述。有个与严格决定论相关的论证和相应结论则保存在另一个Zettel中。严格决定论下的道德责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我便能复用这篇论证,却不需要接受另一个Zettel中的假设,因为论证本身是足够通用的。原子化笔记促进笔记复用,而Zettel网络中的链接也大大增加。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