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重复对于逐步完善灵光一闪可能有用
%%我的理解:: 现在我加入到Spaced Repetition插件中进行anki记忆的笔记标准还没定下来,数量也少。这里提供了一个思路,自己的闪念笔记,也可以加入到anki中,过几天之后再看这则闪念,可能会迸发出新想法。#待办/某天 %%
在谈话或散步中间,我经常灵光一现,想出有趣的问题和想法。大部分时候,我当场是没办法围绕冒出的想法写出很有见地的东西的。我自然写不出高质量的常青笔记。对于这个想法我还无可置喙——只是它看起来特别有趣。
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我应该如何安排行动,从而逐步完善这个灵光一闪?我可以创建一个「待办事项」,或者安排一段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但完善灵感往往不该这么做。相反,我常常该让子弹飞一会:过几天再回顾,看看我又想出了什么。
我可以在为临时性的和不完整的笔记设置写作收件箱中记录这个概念,但收件箱中的内容会迅速变成一堆难以处理的碎片,而我会忽略这些碎片 (收件箱需要可靠的清空流程才有效)。
间隔重复系统可以用来编程注意力,所以间隔重复在这里可能会有帮助。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我可能会:
- 坐下来进行晨间写作,阅读当天的写作卡片,这些卡片从写作收件箱中抽取,数量很少
- 我可以添加我目前对卡片内容的想法(也许这些想法让以前写的东西意图更模糊了,除非我添加新的材料)
- 完成之后,我就可以把卡片标记为「有成果」,这意味着它很快就会再次出现;或者标记成「无成果」,系统便大大增加其间隔时间。
- 另外,我可能会花点时间把一些卡片转换成一条或多条常青笔记。
- 任何我直接忽略的卡片,其间隔时间都会增加,但增加的间隔时间比起显然无用的卡片少。
利用间隔重复的指数性质,上百张卡片逐步推进便成为可能,而每天只消考虑其中的几张。
这将会构成「渐进思考」的系统。
实现
Rice Issa 已经发布了一个简单实现。
参考文献
Matuschak, A. (2019, December).认真对待知识工作. 在旧金山举行的 Stripe Convergence 上发表。
反向链接:
常青笔记和卡片盒笔记法的异同点
%%我的理解:: 常青笔记不仅是方法,也是理念,更是围绕这个理念的一整套如何做笔记的成体系的系统。最关键的是,这是andy基于现代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并结合卡片盒笔记法,做出的极大改良,而我看很多人居然还直接全盘照搬卢曼的时间戳命名纸质卡片的方式来做电子笔记,我就很不能理解。%%
常青笔记是发展大胆想法的安全场所
%%我的理解:: 常青笔记真的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类名言的最好实践。一张小卡片,写一个简单又大胆的想法,不用面面俱到,时间会让它发展,和其他卡片一起组成更完备的思想。%%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
%%我的理解:: 传统笔记方式,缺少链接而容易让自己陷入记录者而非思考者的身份中。视觉化的笔记方式,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思考和产生洞见,但相对耗时。常青笔记取了2者的优点,即避免涂涂画画省时间,又产生链接帮助思考,以最终产生洞见。写到这,突然又对[[heptabase]]和[[氢图]]的笔记+白板的形态产生兴趣,以后有机会一定深入体验一番。[[2022-12-25]]新增:ob也已经出了白板canvas,未来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