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笔记工作流能降低改稿的情绪负担

%%我的理解:: 以前没有卡片笔记的时候,我也其实经常这么做,把临时的想法,或上个版本的内容,放到word编辑器的最后或其他地方集中存放,期待待会还可能用到,也一定程度降低删除和丢东西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而卡片笔记的出现,让这种暂存,更方便地更自然地发生了。%%

在写作中往往要「忍痛割爱」,你挥笔成章的一腔心血似乎付诸东流。割爱后往往会造成不闭合的行为环(见闭合开环):你想要确保这些想法不会遗失,能最终发表在_某处_,所以你现在要找个地方记住这块内容(或者在合适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以后你写其他稿件时,你就能想起来并把它用上。(译注:此处的开环指的是你没写完的想法,因为没能妥善处理,而成为心病)

但如果使用基于笔记的可执行的写作策略,那么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在写常青笔记的过程中完成。即使一份材料对某一特定作品来说不重要,也可以把它变成持久的笔记,和其他笔记组成网络(常青笔记之间应该建立大量链接),这有助于未来的洞见(见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或者,如果这个想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它可以添加到写作收件箱中(为临时性的和不完整的笔记设置写作收件箱)。

这个比较具体的事例可以佐证一个更广泛的观察:通过释放阀可以让非线性思维的想法在输出时更加线性

事实上,如果你采用「非指向」的可执行写作策略(此时你的文字大多来自于先前存在的笔记中),那么大部分文字甚至不是针对该手稿而写就的。这时候纵使从手稿中删除一些文字,还有关系吗?

相关笔记:软件界面经常将破坏性操作作为最终决定,而不是视情况而定的选择


参考文献

Ahrens, S. (2017).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最困难的任务之一是严格删除论证中没有作用的东西——「对心头肉开刀」。42
当你把有问题的段落移到另一个文件中,并告诉自己以后可能会用到它们,这就变得容易多了。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