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笔记是知识工作的基本单位
%%我的理解:: 如果一个工作,不需要产生和沉淀一些笔记,那么它大概率不是知识工作,只是一个穿了智力密集型产业外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编程上解决一个工程问题,经常需要输出大量的笔记。%%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原文:Evergreen note-writing as fundamental unit of knowledge work (andymatuschak.org)
如果非要为知识工作者找一个主要标志,我所知的最好指标,可能是每天所写的常青笔记的数量。写笔记可以是高超的技能,但是大多数人把笔记当作贮藏容器或思想草稿而笔记写作实践大多是无效的。
-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
-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阅读成果
- 写笔记有助于写下的文本积累:这些笔记是常青笔记是知识工作的基本单位的燃料,特别是如果你在写作时创建推测性大纲。
注意事项:更好地记笔记这个描述太过流于表面;核心在于更好地思考
参考文献
Ahrens, S. (2017).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如果写作是探索性研究和一般性研究的媒介,并且除了做研究,不必学别的,那么就没有什么比写作更重要了。
专注于写作,好像其他的都不重要,并不意味着其他事情就敷衍了事,相反,专注写作一定会让你做事方法有所该关注。当你参加讲座、讨论或研讨会时,有明确、具体的目的,你就会更加投入、更有的放矢。
即使你永远不会去写草稿,写作第一的策略也会提高阅读、思考和其他方面的技能。
反向链接:
可执行的写作策略
%%我的理解:: [[自下而上]]进行创作。再也不想回到当初没有一类,几乎从0开始写硕士毕业论文的时候了。以后要写长文,至少要保证一大半内容都能从自己的知识库里,找到类似的卡片笔记。无痛且快乐的写作,就是将平时的积累,串起来,就像和好朋友聊天一样轻松且自然。%%
常青笔记是知识工作的基本单位
%%我的理解:: 如果一个工作,不需要产生和沉淀一些笔记,那么它大概率不是知识工作,只是一个穿了智力密集型产业外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编程上解决一个工程问题,经常需要输出大量的笔记。%%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阅读成果
%%我的理解:: 传统的阅读+笔记的模式,不同书本和文章之间的联系,全靠自己大脑的短时记忆能力或运气,去找到关系和连接,这一点都不cool也不高效。现在基于link的模式,符合大脑思考直觉,相当于将阅读成果积累到了大脑的网状结构的一个个知识节点上了。真应了那句话:[[✨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史蒂芬·平克]]。阅读之难,则是反之:看线性的文字,进行树状的输入,最后进行网状思想和知识的积累。%%
常青笔记的标题就像 API
%%我的理解:: 简直是卡片笔记的命名最佳实践。要养成这个习惯。#待办/持续迭代。反观自己,现在的一些笔记就是模棱两可的或大而全的笔记,要么会被疯狂调用,要么无人问津。而拆解重构笔记的过程,就像抽取高频的公共接口。%%
更好地记笔记这个描述太过流于表面;核心在于更好地思考
%%我的理解:: 现实生活中,那些成功人士并不是都会做笔记,但这并不意味着做笔记不是一个能帮助我们成功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不要做那种自我感动的笔记,而是做帮助自己思考的笔记。%%
知识工作应能聚沙成塔
%%我的理解:: 曾经没有足够稳定和持久坚持的笔记库和知识库,一直在玩沙,建不成知识宝塔。以前为忙碌的工作写过太多短暂的工作日志,却鲜有为自己的知识增长写常青笔记。短期看确实工作效率高了,长期看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就少了,有点低头看路,却不曾仰望星空的感觉。%%
笔记写作实践大多是无效的
%%我的理解:: 为了写而写,为了记录而记录,这些笔记和写作思想,都走远了,做笔记,首先应该是为了思考。如果根本目标没搞对,在此基础上的方法和实践就可能走错路,比如很多人照搬柳比歇夫的类似[[间歇式日记]]的方法,却不先分析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特点,最后只能草草了之放弃。还有[[番茄工作法]]等等,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