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笔记的标题就像 API
%%我的理解:: 简直是卡片笔记的命名最佳实践。要养成这个习惯。#待办/持续迭代。反观自己,现在的一些笔记就是模棱两可的或大而全的笔记,要么会被疯狂调用,要么无人问津。而拆解重构笔记的过程,就像抽取高频的公共接口。%%
译者注:文中的 API 指的是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即应用程序接口。
常青笔记划分合理,命名恰当的话,得到的标题就是对笔记内容的抽象。由此一来,整篇笔记讨论的概念可以用这个抓手来引用(见 [[ 概念抓手,由 Alexander 提出 ]])。实际上,标题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笔记内容轮廓:每天都在笔记中构筑概念并改进笔记的「API」,将大量笔记提炼抽象为单则笔记的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例如, [[ 设赋体验成为大众媒体时蕴藏极大潜力 ]],常青笔记是知识工作的基本单位)。
一些有效的笔记「API 设计」技巧:关注点分离(常青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精准标题(笔记标题建议使用完整的句子,避免模糊主张),和正面阐述(笔记标题建议正面表述,以促进说理系统化)。
相关笔记:有根据的主张,Qian 等人提出
参考文献
与迈克尔-尼尔森的对话,2019-12-16
反向链接:
常青笔记和卡片盒笔记法的异同点
%%我的理解:: 常青笔记不仅是方法,也是理念,更是围绕这个理念的一整套如何做笔记的成体系的系统。最关键的是,这是andy基于现代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并结合卡片盒笔记法,做出的极大改良,而我看很多人居然还直接全盘照搬卢曼的时间戳命名纸质卡片的方式来做电子笔记,我就很不能理解。%%
常青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
%%我的理解:: 正如文中所言,写笔记没有唯一正解,只有各种权衡。原子化笔记,是一种指导方针,但实际应用起来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笔记记录内容的不同性质,进行不同颗粒度大小的划分。%%
常青笔记应面向概念
%%我的理解:: 面向概念记笔记,也和[[链接优先]]的理念相同。我们往往更习惯于传统的[[folder first]]的方式去组织自己的学习材料和笔记。哪个更好?andy说前者更好,但我个人觉得拿不准,也得具体场景具体分析,也需要长期实践1-2年再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