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临时性的和不完整的笔记设置写作收件箱
%%我的理解:: 用inbox进行一元化收集的理念,在知识管理和任务管理等领域都适用。现在这块儿我自己将临时的东西放到dailynote中,也能流畅运行起来,但可能是因为inbox里面东西太少的缘故,仍需努力。%%
即使你想要写出常青笔记,其中大部分也是从临时的笔记开始的。所以你应该能零阻力地捕获想法(闭合开环),然后可靠地将它们逐步完善,写成常青笔记(知识工作应能聚沙成塔)。这意味着两个重要的机制:
- 一个能快速捕获临时笔记的方法,将它们与常青笔记本身明确隔离;以及
- 一个笔记暂存处,存放你想进一步完善笔记。并且应有一套流程实践,能可靠地清空它(收件箱需要可靠的清空流程才有效)
为此,我使用了一个「写作收件箱」。好多想法的种子、每日工作日志中的摘录、读书笔记、单行卡片等,都从这个队列开始的。在我的晨间写作中,我会查看这个收件箱中的笔记,并花时间深入任何触动我想法的东西。多数日子里,我的写作时间主要会这么使用。
我写作收件箱中的许多笔记会写成常青笔记,但不是所有笔记都适合(或可能)这么做。如果某个笔记看到几次,却仍不够有趣,最好是归档或删除它。(这里有一个挑战:收件箱维护的分流策略(如「收件箱归零」)往往不够稳健)
当我在电脑前时,我把笔记直接捕获到我的写作收件箱中。我同样也会设立外出时方便抓住灵感的口袋便笺来投喂临时笔记。
参考文献
反向链接:
外出时方便抓住灵感的口袋便笺
我用一个带孔的 A7 便笺(Maruman Mnemosyne N193A)来记录我外出时的临时笔记。谈话中获得的灵感、行走时的想法等等,都会记录于此处。我通常会附上一些背景,以帮助我以后确定方向:一个日期、一个地点、一个人,等等。
常青笔记和卡片盒笔记法的异同点
%%我的理解:: 常青笔记不仅是方法,也是理念,更是围绕这个理念的一整套如何做笔记的成体系的系统。最关键的是,这是andy基于现代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并结合卡片盒笔记法,做出的极大改良,而我看很多人居然还直接全盘照搬卢曼的时间戳命名纸质卡片的方式来做电子笔记,我就很不能理解。%%
常青笔记工作流能降低改稿的情绪负担
%%我的理解:: 以前没有卡片笔记的时候,我也其实经常这么做,把临时的想法,或上个版本的内容,放到word编辑器的最后或其他地方集中存放,期待待会还可能用到,也一定程度降低删除和丢东西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而卡片笔记的出现,让这种暂存,更方便地更自然地发生了。%%
间隔重复对于逐步完善灵光一闪可能有用
%%我的理解:: 现在我加入到[[Spaced Repetition]]插件中进行anki记忆的笔记标准还没定下来,数量也少。这里提供了一个思路,自己的闪念笔记,也可以加入到anki中,过几天之后再看这则闪念,可能会迸发出新想法。#待办/某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