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箱需要可靠的清空流程才有效
%%我的理解:: 任务需要闭环收敛,才能往下走,因此inbox需要有机制去清空。%%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原文:Inboxes only work if you trust how they’re drained (andymatuschak.org)
可靠的收件箱是强大的,因为它让我们闭合开环并专注于工作本身,而无须注意元工作。
但有个故事似乎循环往复地出现:
- 你设立了新的待办事项清单。局势一片大好!
- 你添加新的待办事项,把完成的勾掉。一天天过去了。
- 有件事需要处理。把这件事添加到待办事项清单之前,你犹豫了一番:这件事可能会迷失在待办列表中找不到,而你必须把这件事办完。
- 因此,你为这件特别的待办事项写了张便条,没放在待办事项清单里。
- 便条越来越多。现在你又有了一个待办事项清单!
- 重复上述过程。
只有足够可靠的收件箱才能让我们闭合开环——也就是说,往收件箱里面添加任务后,能够相信这些任务在其中停留合理的一段时间即能得到「处理」。「处理」是模糊的:你只需要觉得这些任务的处置大致反映了你的真实偏好即可。如果收件箱中 90%的任务都放弃了,但那 10%才是你真正关心的,那么这样的收件箱系统是值得信赖的;如果收件箱中 90% 的任务最终完成了,但那没有完成的 10% 却是你真正关心的,那么这样的收件箱系统不值一提。
在高效的收件箱中,保持这种信心可能很容易,因为完成率自然超过收集率。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收件箱并不是这样的。这两个速率时常流变,这就造成了瓶颈。并非每项任务都需要处理,但很容易对处理能力过于乐观,所以任务逐渐积压。
有时我们可以降低收集率;例如谨防自动导入阅读收件箱。通常完成率还必须提高,但很难;例如,见收件箱维护的分流策略(如「收件箱归零」)往往不够稳健。
参考文献
Matuschak, A. (2019, December).Taking knowledge work seriously. Presented at the Stripe Convergence, San Francisco.
反向链接:
一元化收集
大部分时候,没必要衣服换下来一件就洗一件,需要有个收集箱,在一个恰当的时候,统一处理,从而获得最高效率。而如果不做笔记,不设立 INBOX,东西全依赖大脑记忆,那么统一处理的时候,就像从房间的各个角落再找一遍待洗衣服,不仅费时间,而且可能漏掉。
为临时性的和不完整的笔记设置写作收件箱
%%我的理解:: 用inbox进行[[一元化收集]]的理念,在知识管理和任务管理等领域都适用。现在这块儿我自己将临时的东西放到[[dailynote]]中,也能流畅运行起来,但可能是因为inbox里面东西太少的缘故,仍需努力。%%
收件箱维护的分流策略(如「收件箱归零」)往往不够稳健
%%我的理解:: 就像软件项目经常会面临变数导致延期,使得短期内的问题单积压,导致开发团队处理不过来。空喊问题单清零的口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与其天天喊着清零,不如增加这些单子的可容忍时长,以时间换空间。%%
软件界面经常将破坏性操作作为最终决定,而不是视情况而定的选择
%%我的理解:: 删除、清空一些内容的操作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有另一个选择就是使用间隔重复,丢到将来某天的箱子里,等待将来时机成熟,有确定的结论将其删除或使用上。%%
间隔重复对于逐步完善灵光一闪可能有用
%%我的理解:: 现在我加入到[[Spaced Repetition]]插件中进行anki记忆的笔记标准还没定下来,数量也少。这里提供了一个思路,自己的闪念笔记,也可以加入到anki中,过几天之后再看这则闪念,可能会迸发出新想法。#待办/某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