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 切换

概念

context,以前理解成上下文,但总觉得还是差点意思。所以我还是选择直接用 context 这个单词表达。生活中,涉及到的 context 切换的场景可太多了,这篇持续维护,将 context 切换的场合不断收录,争取达到效率最优。

分析

目前感觉除了肌肉锻炼,有待分析外。其他场合,都是避免 context 切换,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思考·快与慢 里面提到的系统 1 和系统 2。目前感觉如果切换时,是对快通道系统 1 的切换,对效率影响不大。但如果打断了慢通道系统 2,则会需要时间才能恢复回来。

场合

  • 生活
    • 平静状态和运动状态切换
      • 运动后,根本无法短时间回到平静时候的那种思考状态和水平来。
  • 工作
    • 干到一半被微信,邮件消息推送影响,造成 context 切换
    • 会议过程被其他无关事物打断,造成 context 切换
    • 给同事发任务、工作、资料等,应该把 context 一同发送,避免来回沟通损失时间。
  • 科技使用
    • 手机、平板、pc 切换着用
      • 除了用笔绘画场合,pc 各方面完爆手机和平台
      • pc 开微信效率>pc 切换到用手机开微信
    • 鼠标、触摸板和键盘切换着用
      • 目前公认的效率方式,都是通过一个 command console 实现最高效率。比如 mac 中的Alfred。obsidian 里面的 cmd + p,vscode 里面的 cmd+p。
      • 但是如果纯用键盘,不用鼠标和触摸板,很多时候需要记忆太多的快捷键,这是否值得,是否本末倒置,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目标:将来生活和工作中,尽量地找到快捷键记忆量和不用鼠标触摸板之间的平衡点。
        • 初级目标:obsdian,onenote,vscode,想办法全部快捷键化键盘化,避免 context 切换,中断创作节奏。
  • 健身运动
    • 无氧有氧来回切换可行性?
    • 无氧运动,各个部位来回锻炼?
  • 计算机领域
    • 进程,线程出栈入栈,也都是带来一定 cpu 时长损耗
    • 编程时,现在开源盛行,可引用的模块和轮子很多,这时候,也许写到一半,去找轮子而造成的 context 切换,最后带来的效率,反而是高于一直埋头写代码。但这本质上,context 切换还是损耗的,只是引用了轮子,节约下了大量自己造轮子的时间。
    • 浏览器找资料时,经常会被文章各种引用点开链接,导致 tab 栏爆炸,甚至找不回当初打开这几十个 tab 页的初衷是啥,这个问题本质也是 context 切换带来了效率损失,想办法解决 #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