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夹和标签

渐进式总结中有对文件夹和标签 的总结和梳理。

» 我的标签使用工作流

#评论/少数派

对于别人非常执着对所有东西分门别类的建立文件夹和标签的评论:

哈哈,作者诚不欺我,别人是数字花园,你这的确是数字大厦。

关于分享知识的方法:

我觉得作者你可以尝试用 markdown 来写这个,因为我看右边没有目录显示,盲猜你是没用 markdown。

互联网阅读,纵然在少数派,也需要短平快,markdown 另一个天然的好处是,你不可能一个 md 文件填下这么大的篇幅,你写作过程中,就会拆分,精简。

其次就是,要拆成一个系列来发布了,这个篇幅这么长,很难得到有效传播。

最后是,你的内容,感觉偏经验,这类东西不太适合纯文本传播,做成若干个 10 分钟左右的视频,发布到 b 站和 youtube 上去,可能传播交流效果更明显,你这篇幅,可以做个 2 小时电影总长度不在话下。

关于你的内容本身:

我通篇的感觉是,你形式大于内容了,这样执行,会耗散非常多的时间去整理笔记的表现形式,结构,目录等等。

我个人 4 年软件开发类工作的经验,一直用的 onenote,我的经验是:东西随便乱丢,无所谓,但是只要能被我通过几个关键词很快搜索到就行。至于系统化结构化地整理,一般是按需,看感觉。非常多知识点都是交叉领域的,强行给它安排目录,你会很累的。

我目前使用一切笔记类工具,感觉最核心诉求就是:无论多少内容,我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然后要么拿出来用,那么就地创作,就够了。如果搜不到,就 google,然后把值得缓存和提炼的东西,再随意地丢到笔记系统里,方便下次搜索。有时候觉得需要局部组织一下,增加笔记之间的内聚效果了,就会简单整理一下。

现在我也在尝试每次花一点点时间加双向链接。核心原因是:以前偶尔有怎么换关键词,都搜索不到想要的东西,这种情况。我期望能通过这种形式,以后搜索的时候,即使没有立马直捣黄龙,但通过双链的引导跳转,在 2-5 步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并且跳转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考和组织的过程。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