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链接可以用来隐式定义知识管理系统中的节点
%%我的理解:: 卧槽,这不就是我在obsidian 是可以用一辈子不换的笔记软件吗提到的,用双链不断挖坑,并随着时间推移,有用的坑会自然而然被填上的神奇效果嘛。以及另一个效果就是把双向链接当标签使用:点开这个链接的时候,没有内容,但是可以从反向链接面板中看到引用了这个链接的所有页面。%%
显示节点反向链接的系统,使得一种新式行为成为可能:为定义新节点,也可以从其外延(extensionally)(而非其内涵(intensionally))出发,在其他节点建立指向这个节点的链接——这个节点甚至可以没有任何内容。(外延,一个想法或(语言)表达的外延由它所适用于的事物构成;)
在 Conor White-Sullivan 使用 Roam Research 时的行为中,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一点。他在整个系统中的几个笔记里都提及了我们的对话(临时性的每日日志、功能列表等)。他每次都把某些名词短语(例如我的名字)写成了链接。这些节点本身没有内容,但随着他在几天内都这样行事,这些节点开始在他的系统中形成了以反向链接为载体的隐式定义。
实现这种效果需要上下文反向链接:单纯的反向链接列表对于隐式定义节点不够有效。能查看反向链接的上下文是有必要的,因为需要理解暗指的内容。
我发现这种隐式定义对艺术术语和各种专有名词特别有用。
我也在我的烹饪笔记中试验这种技术;例如卷心菜这则笔记(但不幸的是,这则笔记在我的公共笔记中不会显示反向链接,因为它们来自我的私人周记)。
反向链接:
常青笔记之间应该建立大量链接
%%我的理解:: 强制自己使用link来组织笔记,让我这几个月有了不少的新颖感,感觉这个时候的自己做笔记,真的是在思考,以前就是做个备忘录。这种奇妙的感觉,很难用文字完整表达出来。还需要改进的一点是,andy擅长面向概念进行笔记,我现在的习惯还是面向单一的对象进行笔记居多,这种方式思考密度确实比较低,这点还需要向andy靠拢学习。%%
常青笔记和卡片盒笔记法的异同点
%%我的理解:: 常青笔记不仅是方法,也是理念,更是围绕这个理念的一整套如何做笔记的成体系的系统。最关键的是,这是andy基于现代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并结合卡片盒笔记法,做出的极大改良,而我看很多人居然还直接全盘照搬卢曼的时间戳命名纸质卡片的方式来做电子笔记,我就很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