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积累什么领域知识

up:: § flomo101 - 思维方式目录

我的思考总结

我们日常生活,就是在不断用时间积累知识,知识包含领域、项目、资源三个角度的理解,三个角度的内容是随着时间互相转化和迁移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域,因为领域决定了我们精进的方向。通过项目驱动领域精进,通过资源支撑领域延伸。让自己痴迷的领域,更多的是创造性的,而非消费性的,是为人生前进之道。

其实第一次读少楠这篇PARA的文章时候,还没读过🧑Tiago Forte的英文原文。其实少楠这篇引申很广,原作者是指在信息搜集剪藏与组织这块儿领域,使用PARA方法或理念进行,从而使信息的搜集与组织更有行动性和目的性,而非吃灰剪藏。而少楠直接将其延伸至信息搜集以后的知识管理层面该如何做了,并上升至心法层面。

# 📚 何谓领域,该积累什么领域知识

在 2022 年初的计划中,我们提到了深度年(Depth Year)的概念,希望能用一年时间把一些已有的东西深入打磨。在 Android 完成离线,iOS 完成编辑器重构后,作为 flomo 重要的组成部分,flomo 101(也就是 help.flomoapp.com)也开始了深度修订的过程。
早期 flomo 101 因为时间仓促,许多概念和案例没有打磨充分,希望利用这次修订弥补之前文章中的缺陷和遗憾。预计每篇修订幅度在 20% ~ 60% 左右,即使曾经看过的同学,再看一遍相信也会有收获。

https://flomo-resource.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01/image-65.png!webp

在个人知识管理中,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该积累什么方面的知识。

我们在世界上生活,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身份,这也导致我们需要积累的知识看起来五花八门:作为一个产品设计师,需要积累设计相关的知识;带领一个小团队,需要积累管理方面的知识;刚有了宝宝,需要积累婴儿发育的知识;喜欢研究中国历史,需要了解各种正史野史;最近想买一辆汽车,需要积累汽车相关的知识 ……

这些知识看起来都有「用处」,但是如果不搞清楚优先级,那么就像一艘没有目的地的船只,虽然能停靠无数个岛屿,补充许多给养,却不知道要航向何处。

所以如果不想清楚自己该在哪些方面投入,那么再好的笔记工具也无法解决知识管理混乱的问题。

# 换种视角看知识:领域、项目、资源

想象一下,将你大脑中所有的知识平铺在一张纸面上,大概会是什么样子?

我曾在刚工作的时候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如下图。能看到其中涉及的面非常广杂,有具体如招聘面试该怎么做;也有宽泛如自我认知是什么;有自己感兴趣的经济学原理;也有日常吃饭的家伙视觉设计;更有别人推荐但是自己一知半解的不确定要不要学的金融知识。

https://flomo-resource.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01/image-65.png!webp

如果按照这种视角,那么就会被浩如烟海的知识所淹没,即使引入再多的科学分类法也不能解决问题。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上面这些知识:

  • 将那些做了对别人有帮助,做砸了自己要承担责任的事情,称为领域(Area)
  • 将那些有明确起止时间和目标的事情,称为项目(Project)
  • 将那些自己持续感兴趣,但对别人没影响,别人也不在乎的事情,称为资源(Resource)

举个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保持身体健康是一个领域,因为身体坏了你需要为此负责,并且会影响家庭的收入,也会耽搁自己的工作。跑一个十公里马拉松锻炼,是一个项目;而周末去游泳池游十圈,则是另一个项目。我们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来完成健康领域的精进。而你刚迷上户外运动,收集了许多资源准备研究看看哪个合适自己,则是一个新发展的兴趣。即使研究下来发现不适合自己,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根据这个视角再把上面例子中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分类:

  • 领域:视觉/平面/交互设计、数据分析、营销与推广、行为经济学——这些都是自己日常工作吃饭的家伙,做好了对公司和用户都有好处;做砸了往往会绩效不及格或者被劝退,需要自己为此负责。所以在这些事情上我们持续不断精进,持续积累。
  • 项目:招聘面试、团队协作——这两个都是当时招募暑假实习生遇到的具体问题,需要在暑假开始前制定好招聘计划和要求,以及设定好团队协作的方式,有明确的目标和截止时间。完成这些项目既需要我们补充相关知识,也会在过程中产生许多属于自己的知识。
  • 资源:历史、信息论、微观经济学、自我认知——这些都是自己持续感兴趣,有空就会去翻翻相关内容满足好奇心的事情。即使停下来或者做砸了,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因为本来就没有指望它们有什么明确的回报。所以这些知识的积累虽然令人愉悦,但并非是最高优先级。

所以大抵来看,我们日常需要积累的知识多半来自于自己关注的领域、资源、项目。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领域的选择——因为领域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根本。

https://flomo-resource.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01/image-65.png!webp

# 何谓领域,如何选择

所谓领域,便是我们需要为此不断精进,需要承担责任,带来正外部性效应的事务空间。

举个例子,任何成年人都或多或少的需要对一些领域负责,在公司工作,你的岗位就是要不断精进的领域;成家立业后,家庭理财领域也需要你持续关注。这些领域一旦掉链子,就会造成很多麻烦。

但在领域的选择上往往会有几种困难,一种是传统教育带来的「标准答案」心态,总是试图在找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方向,而没有听从自己内心选择;另一种是太过贪心,试图学习所有能学到的东西,但由于精力分散导致样样稀松;还有一种是固步自封,没有意识到自己关注的领域已经过时或者不再重要。

而如果你希望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那么选择哪些精进的领域,就非常重要了。硅谷教父 Paul Graham 曾在《天才的车票理论 (opens new window)》一文中提到下面两个判断标准:

  • 是否对此特别痴迷,即使没有任何回报也想做下去。
  • 这件事是否对别人有帮助,还仅仅是满足自己。

即分清楚你痴迷的领域是以消费为主,还是以创造为主。

痴迷意味着你的能力跟得上,也不需要耗费很大的决心就能持续不断地干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别人关注不到的机会,带来更大的回报;而对别人有帮助,则意味着你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痴迷玩电子游戏的人很多,但能设计出来马里奥的只有宫本茂;痴迷互联网的人很多,但设计出来维基百科的人只有Jimmy Wales 和 Larry Sanger。

我在 2016 年意识到自己就属于上述所说贪心的人,样样稀疏没有积累。于是便决定放弃对写代码、组织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专心开始研究服务设计相关的领域。

这个决策一方面是自己痴迷于研究服务设计,相比于产品设计涵盖的范围更大;另一方面也是时代变化导致传统产品经理的领域式微——当你点的外卖无法准时送达时,再好的 App 体验也无法弥补。所以如果能设计出好的服务体系,会对自己的产品甚至同行都有巨大的帮助。

不过这并不是终点,尔后的这些年,自己关注的领域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选择而持续变化。(延伸阅读:用 flomo 记录一年后,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 (opens new window)

但不变的是,去选择让你痴迷又对别人有价值的领域。

# 领域的精进与支撑

领域、资源、项目并非是彼此割裂的,在我们选择好想要专精的领域后,可以再来看三者之间的关系。

领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来不断精进,而兴趣则随着时间的投入有可能转化为领域,而有些领域则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过时。只有领域没有项目,只是纸上谈兵,谈不上任何精进;只有项目没有领域,像是盲人摸象,不得要领;

# 通过项目精进领域

你不可能通过别人的描述就知道苹果的味道,必须自己尝一尝。那么你也不可能通过收藏和阅读大量别人的文章,来让自己关注的领域精进——领域的建设不能只有消费,还要有建设。

假如你对写作领域很感兴趣,精进的方法不能只有阅读,还需要通过创造许多得到别人认可的文章来达到。这个创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它们有明确的目标(发布在哪里),有明确的时间点(什么时候交稿),以及明确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领域的精进并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项目,而是从项目中积累了哪些具体的经验和事实。所以不应该用 flomo 来管理项目进展,而是应该在 flomo 尽量记录从项目得到的事实和经验,来让自己关注的领域不断精进。

以我关注的 flomo 的运营领域为例,曾经记录过之前「建立社群运营规则」项目的一些经验:

  • 许多人都说维护用户群特别麻烦。但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发现只要将群控制在 200 人以内即可自动扫码加群,这样就无需耗费人力添加好友,再拉到群内。
  • 许多人都很关注社群粉丝的数量而不是理念。但在任务进行中发现,许多人会因为看到 flomo 不做待办清单、不做文档编辑的理念而加入社群,所以意识到理念比功能更能获得认同。

所以完成对应的项目并非是结束,如果不及时记录这些事实或者经验,那么项目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对领域的贡献就会低了许多。而如果你能持续不断记录,一张张的卡片,就能很好地证明在所在领域不断地精进。

持续不断记录的运营项目心得和思考。

持续不断记录的运营项目心得和思考。

# 通过资源支撑领域

我们经常爱收藏的文章、视频、金句等内容,许多时候都是资源而非领域的范畴。

但基于精力分配和知识的形成,不推荐跨太多领域收集资源,这样要么会造成精力分散,要么造成资源坟场。更好地方法是,基于领域(或者将来潜在的 Area)作为精进的方向,然后把资源当做领域的基石和养分,不断地为未来的可能性做准备。

比如开始做 flomo 之前我就对个人知识管理,甚至是人类如何学习等方面很感兴趣,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文章资源。而开始做 flomo 之后,这些兴趣就变成了自己需要不断精进的领域,而这些资源则成为了养料不断滋养着 flomo,也才有了诸位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

曾经作为资源的知识管理,现在已经挪至领域下面。

曾经作为资源的知识管理,现在已经挪至领域下面。

# 确保三者相辅相成

Untitled

许多时候我们看似在完成许多项目,但这些项目和自己专精领域缺少长期的关联。比如对一个想要在编程领域成为专家的程序员来说,虽然管理团队看起来是「进步」,但这对于他「成为编程专家」的领域并没有什么帮助。当这种事情变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项目完成的越多,反而距离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越远。

同样,如果你的 flomo 中如果充斥着大量剪藏的来的内容和别人的观点,却从未对你的项目和领域有所帮助,那么要提醒下自己是不是关注的范围太过宽泛,或者自己设定的领域根本不是自己痴迷或者对别人有帮助的。

请确保他们在一个方向上。

# 结语:对自己坦诚

理清领域、找到和资源、项目的结合,最难的在于,你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虽然我们最终都会死亡,但是距离死亡还是有很长的而时间,你可以有两种方式来面对:一种是让自己和一些宏大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写一本书,建立一家公司,研究一种美食,持续帮助一些人;另一种是得过且过,不考虑过去和未来。

当你找到内心认可所要精进的领域,放弃那些无需关注的领域,积累什么方面的知识,也就逐渐清晰了。

如 Omar Bradley 所说:按照星星,而不是按照过往船只的灯光设定航向。

图片来源:Quote Fancy

图片来源:Quote Fancy (opens new window)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