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为啥不用思维导图: 我个人总感觉,根据大纲自动生成的思维导图没有卵用,那我为啥不直接看大纲就行呢。当然,大多数人可能都对图形化的东西更敏感。
然后如果真的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其实是需要手动去画出来,并在画的过程有类似记忆宫殿那种联想去记忆以及思考,后者就是所谓增加知识的存入难度,从而降低往后的知识提取难度。基于思维导图应该是画出来的,而不是自动生成的这个前提,那我觉得 Excalidraw 的确更充满想象力,正如 up 主所言。更别说 excalidraw 的作者做了很多跟 obsidian 联动的适配工作了,简直不要太香。#评论/bilibili
对思维导图的思考
其实一直没明白这种根据目录大纲,自动生成的 思维导图有啥实际价值。。。跟大纲不是表达的同样的信息吗,那多出来的彩色连线,对大脑有什么额外帮助吗,比如可以更容易用什么记忆宫殿 之类的方法去记忆?
感觉思维导图的功用,被营销过度了。可能真正帮助到的,是画它的人,画的过程中这种线,以及一些图形,可能有助于思考和记忆。但是作为看它的人,我觉得它就是一个穿了华服的大纲和目录。
跟 🧑阿杰短暂交流了一下思维导图的实际作用。他说的很对,表面是是和大纲表达一样的信息量,但是他这种元素块,知识点之间的连线,就是更容易让人看进去。我以后演讲、教学和培训 的时候,就把大纲视图转成思维导图,反正也不费功夫,对有些人可能没用,但思维导图效果不可能差于大纲视图就对了。
- 我想这有部分原理也跟 ppt 类似吧,以前经常界面全局亮,文本形式给人做教学和培训,很容易导致听众注意力走开。以后一定要聚光,聚光,聚光。
是否真的只是大纲视图
可以将 notion 的看板和表格视图对比,二者的底层数据,完全一样。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不同。
同理,虽然 basic 的思维导图的底层数据,完全就是大纲,但是其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有细微的差异,我感知不到这个差异,但是别人能感知到。
反向链接:
结构化思维的二十条军规
假设驱动 必须要有第一天假设,必须要有第一天答案。接到复杂问题的第一天,哪怕再复杂的问题,哪怕你毫无相关知识储备,哪怕你完全没时间细细思考,你必须要逼自己拿出第一天答案。“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第一天答案,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不一定是完美答案。但是,也可能是。不管是不是,先拿出来。 确立常规 在殚精竭虑逼自己确立第一天答案/第一天假设之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确立沿着金线拿到最终真知灼见的机制和流程。 即使整个复杂问题的解决只有你一个人,你也要有个约束自己的机制和流程。假设你只有你自己,你也要把自己活成一个团队。你要知道自己的战斗力,一周能干多少小时,每小时能产出多少;你要知道自己依照金线原理解难这件事儿上的特点,什么时候适合收集信息,什么时候适合消化、思考信息,什么时候适合搭建数据模型,什么时候适合写Word文本、PPT文本,等等。 界定问题 [[🔡SMART]] 分而治之 [[逻辑树]] 去繁就简 [[奥卡姆剃刀]] [[二八原则]] 工作计划 [[制订工作计划的通用要素]] [[制订工作计划中的常见错误]] 核心团队成员一直需要知道:各个成员都在做什么、大致在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等。团队的整体目的确定之后,效率最高的做法是各个核心成员的努力能形成合力。 调查研究 依据[[🔡DIKW]]模型,收集高质量信息和数据。根据[[5W2H]]开展。 集思广益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