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t All Started - 第二大脑之缘起

up:: ∑ Building a Second Brain 翻译和读书笔记

你的头脑是用来产生想法,而不是持有它们。—David Allen, author of Getting Things Done

在我大三的春天,毫无征兆地,我开始感到喉咙的疼痛。

我认为这是流感出现的第一个征兆,但我的医生诊断不出疾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情况逐渐变糟,我开始起看其他更专业的医生。但是他们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你没有生病。

然而,我的痛苦持续着且越来越糟,也不知道如何治疗。以至于我变得很难开口说话、吞咽或者大笑。我进行了所有的诊断测试和扫描,拼命寻找答案,想知道为什么我会有这种痛苦的感觉。

很多年过去了,我开始放弃我能找到治疗方法的希望。我开始复用一种强大的抗菌药物,以缓解疼痛,但副作用可怕,包括整个身体的麻木感觉和严重的短期记忆力丧失。在此期间,我旅行的记录,读过的书,和爱人的宝贵经历都被我的记忆魔趣了,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我那时候24岁,却像有一个80岁的头脑。

随着我表达自己的能力持续恶化,我从沮丧变成了绝望。因为无法自主地正常说话,生活中很多例如友谊、约会、旅行、工作都从我身边滑走了。在此之前,我甚至曾经有一个机会能开始我站上我人生的大舞台进行表演,这种感觉就像在我生活的舞台上蒙上了黑暗窗帘。

个人转折点-发现写作的力量

某天,我坐在我的某位医生的办公室里,等他给人看病,我有了顿悟。我意识到,我现在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者我可以对我的个人健康和治疗方案负责,或者我将花费余生在不同的医生中穿梭却找不到解决方案。

我拿出日记,开始写我的感受和思考。我第一次通过镜头用我自己的话写下了我的病例史。我列出了哪些治疗方法没有帮助。我写下了:我想要和不想要的东西、我愿意牺牲和不愿意牺牲的事情、如果我能逃离现在被疾病禁锢的痛苦世界,这对我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有潜能,被生活逼到墙角和绝境后,有些人懂得自省和反思,并去执行,从而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更多的人是被打倒了,一蹶不振,得过且过。

随着我的健康历程在笔记本页面上呈现,我知道我接下来要怎么做了。我突然站起来,径直走向接待员,向他索要我完整的病例机床上。她惊讶地看着我,但是当我问了一些问题,她开始转向文件,并开始为我打印病例。

我的病历记录居然有几百页,我知道我永远无法用纸张跟踪这些。我开始扫描每一页,将它们变成可搜索的数字化记录,并重新组织,注释,分享这些。我变成了个人身体状况的项目经理,把我的一切告诉我的医生,尝试他们提出的所有建议,并在下次治疗约见的时候,重新审视这些。当这些信息都放在同一个地方,魔法开始出现了。

在医生的帮助下,我发现了一类称为“功能性语音障碍”的疾病,其中包括人体吞咽一块食物所需的50多对肌肉的任一故障。我意识到我正在服用的药物掩盖了我的症状,在此过程中,我其实很难听到他们跟我说的一些话。我得的不是一个可以用药物消除的疾病或感染类疾病,而是一种功能状况,这需要改变我照料自己身体的方式。

我开始研究呼吸、营养、发声习惯甚至童年的经历是如何影响我的神经系统的。我开始理解身心的联系,以及我的思想和心理感觉如何直接影响身体的感觉。为了记录我学到的一切,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我会尝试一些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例如改善饮食和定期冥想,比如我从声音治疗师那里学到了一系列的发声练习。令我震惊和惊讶的是,它几乎立刻开始生效了。我的痛苦没有消失,但它变得更容易控制。

当我回头看,我借助笔记寻找缓解方案的过程与任何药物或程序一样重要。他们给了我退后一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审视我当前状况的机会。无论是对外部的世界物理感知,还是内部的精神感觉,我将我的笔记是做为实践的媒介,通过它我将任何遇到的新信息转换成了能为我所用的实用的解决方案。

从那时起,我开始沉迷于技术传播周围信息的潜力。我开始意识到,在计算机上做笔记的简单行为,简直是冰山一角。因为一旦数字化,就不在局限于简短的手写涂鸦,包括任何形状和大小的图像、链接和文件。在数字领域中,信息能够被复制、重塑,以达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目的,就像魔法和超自然现象一样神奇。

想起了🧑李开复不幸患上癌症以后,奇迹般地痊愈并出了一本书:向死而生。我想他应该也有记录的习惯,不然不可能在书里能回忆出这么具体的细节和感受。

我开始在我生活的其他领域,使用数字化的记笔记方式。在我的大学课程,我将一堆凌乱交杂在一起的笔记本转换成了优雅的可以搜索的课程集锦。我学会并掌握了将课堂上最重要的观点写下来,需要的时候复习回顾它们,以及使用他们攥写论文或通过考试。我以前一直是成绩中等的平庸学生。我早期的学校老师经常会指出我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走神的问题。你能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大学却几乎是以全A的成绩毕业的,并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我非常不幸地毕业于这个就业市场最糟糕的一年。由于美国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就业机会,我决定加入Peace Corps,这是一个专职于将美国人派往发展中国家帮助他们的志愿者组织。我被录取并分配到乌克兰东部乡村的一所小学校。在那里,我一共花了2年时间,教8-18岁的英语

作为资源储备和支持都不足的老师,我的笔记系统再一次成为了我的救命稻草。我把从教科书、网站和其他老师通过USB设备拷贝给我的各种材料都整理成我的教学和实践的案例。我将英语短语、表达搭配成单词游戏,让我精力充沛的三年级学生沉浸其中。我教岁数更大一些的学生,什么是个人生产力,如何安排日程,如何做课堂笔记,以及在他们的受教育生涯中,如何设定目标和做计划。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对我的赞赏,因为他们长大后凭借着这些技能申请到了好大学,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多年后,我还能一直受到这些学生的感谢信息,因为我之前教他们的生产力技巧让他们终身受益。

作者的教书经历,让他掌握了把复杂事情说清楚的能力。想起了乔布斯在大学里学过字体设计课,而后主导了在设计苹果产品的字体等设计。只要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人生没有白走的路。牛人也许可以把经历过的都记住。我等普通人就乖乖做记录做笔记,期待这一段也许的弯路,在未来带来一些价值。

经过2年的志愿者服务后,我回到了美国,很高兴能在旧金山一家小型咨询公司担任分析师的工作。当我开始为即将启程的职业生涯而激动,我也面临了最大的挑战:工作的步伐是疯狂也压倒性的。从乌克兰的农村直接转变到了现在的硅谷中心,我完全没有准备好,这对其他同事来说可能是现代化工作的常规。我每天要收到几百封邮件,每小时都有几十个信息,以及每个设备的dingding的提示声此起彼伏中断我的工作。我环顾四周看着忙碌的同事们,感到诧异:他们能在这自如应对工作,他们的秘诀是什么?

我知道一个秘诀,那就是把东西写下来。我开始使用计算机写很多笔记,尝试记录所有内容。我在开会、电话、做研究时,都会写笔记。我写下了从研究论文中收集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被用在我们展示给客户的ppt中。我写下了我从社交媒体上获得的真知灼见,并分享至自己的社交频道。我记录下经验丰富的同事的反馈,这样我就可以确保消化并牢记他们。每次我们开始一个新项目时,我都会在计算机上创建一个专门的位置,以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在这里我可以对其进行整理并决定采取行动计划。

随着信息潮流的退去,我开始对我能在需要时就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的能力感到自信。我成为办公室中那个总能找到某个文件、发掘某个事实或确切地记住客户三周前说过的话得人。你知道当你成为办公室里唯一记住重要细节的那个人,这能带来多大的满足感嘛?这种感觉是对我努力抓住重要内容并记下来的最好的奖赏。

想起了自己初入职场,让领导多次感到诧异的检索能力,他向我要某个资料或邮件,我总是能在几秒钟内找到最新版的发给他,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我的职业生涯。

另一个改变 - 发现分享的力量

我自己的笔记和文件一直是自己个人使用,但是当我为那些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组织提供咨询时,我开始意识到,这些笔记可能成为一种商业资产。

我从一份报告中了解到,美国的物理资产(例如土地、机械和建筑物)总价值约为10万亿美元。但是这个价值总量和美国的人力资产相比,相形见绌,后者是前者的5-10倍。人力资产包括“人们的教育、经验、智慧、技能、关系、常识和直觉等综合组成的知识”

如果那是真的,我个人的笔记集锦是否有可能是一种知识资产,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增值?我开始将彼时还未被我称作第二大脑的笔记工具视为自己忠实的知己和思想伴侣。当我健忘时,它总能记住。当我迷路时,它使我想起方向。当我陷入困境时,它提出了可能性和途径。

有一次,我的一些同事要求我教他们组织方法。我发现几乎他们早就已经使用了各种生产力工具,例如纸质笔记本或智能手机上的app,但是很少人去做一个系统性的,刻意的总结和使用。他们倾向于随意地将信息从不同地方复制或转发,从不去理会自己将来是否可能再找到它。每个生产力app都承诺给你带来突破,但是通常最终变成另一个你要去费力去管理的事情。

和同事闲聊的午餐时间,变成了一个读书俱乐部,接着又变成了一个研讨会,最终发成了面向公众开放的付费课程。当我向越来越多的人教授我所知道的知识,并看到了它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巨大价值时,我开始意识到我发现了一些非常特别的东西。我管理自己慢性病的经验教会我一种组织的方式,这是解决问题和产生结果的理想选择,而不是在遥远的未来。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我生活的其他领域,我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全面地组织信息(用于任何项目或目标),而不是仅针对一次性任务。除此之外,我发现一旦我手头上有这些信息,我就可以轻松而慷慨地分享和服务我周边的人。

作者熟练地教会别人技能,产生业界影响力以后,自然而然的思路是,流量和权威变现,因此也搞起了 [[ 知识付费 ]]。看这本书的销量以及youtube的各个KOL配合宣传力度看,作者目前在PKM领域已经是重磅权威人物。

第二大脑系统的起源

我开始将我分享在博客中的如何工作的系统称为第二大脑。这些想法引起了比我预期的更大的观众的共鸣。我的作品最终在《哈佛商业评论》、《Atlantic》、《Fast Company》等等出版物中刊登。我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如何使用数字化的笔记来增强创造力,在各大生产力社区中流行,并受邀在Genentch、Toyota、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等有影响力的公司演讲和开设讲习班。在2017年初,我决定创建一个称为“第二大脑”的在线课程,让我的系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套课程有了数千名毕业生,来自数百个国家。这本书的内容就是通过这群人组成的极具驱动力和创新性的社区不断打磨和精炼的结果。

接下来几小章,我将向你展示我为什么说创建第二大脑这种说法,其实是先辈思想家和创造者的遗产的一部分。这些思想家和创造者可能是作家、科学家、哲学家、领袖和各种有巨大成就值得我们铭记的人。接着我会向你介绍一些为了取得成功而需要知道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工具。第二大章节,“The Method”,介绍了你构建自己的第二大脑的四个步骤,据此你将能快速更有目的性地捕获和分享你的想法。第三大章节,“Making things happen”,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是教你利用第二大脑来提高生产力、实现目标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取得成就。

我分享了我的故事给你,是因为我想要让你知道这本书不是悬在空中的,不是要说如何完美地优化一些理想化的人生。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痛苦、犯错、挣扎。我面临过许多挑战,但是在每段人生旅程中,我都将我的思想视为值得保留的珍宝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帮助将来的我克服和实现一切。

你也许会发现这本书被分类到“自我提升”类别中,但是从更深层的意义而言,它是自我提升的反面。它是关于优化与你自身无关的外置系统,一个不受你的局限性和约束的系统,一个让你没有压力的,可以随意研究、提问、漫游的系统,你可以在这个系统里记录那些让你觉得自己活着的瞬间,那些有价值的每时每刻。

注:第二大脑不直接提升自我,但我们通过构建和使用它,能间接提升自我。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