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 热门批注

封面

版权信息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中文版序

我们在与人沟通时,需要想清楚3件事:谁是我的听众?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怎样听?448

我们都希望在思考、沟通交流、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120

如何搭建框架结构、组织语句的顺序,用最短时间讲清观点,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148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963

前言

各项思想之间只有几种逻辑关系(向上、向下或横向联系)122

思想才是句子和段落要表达的内容 103

金字塔原理适用于所有需要构建清晰逻辑框架的文章 66

今天的会议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能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21

从具体的层面说,金字塔原理可用于界定问题、分析问题;从更广泛的层面说,金字塔原理可以用来指导组织和管理整个写作过程。113

第1篇 表达的逻辑 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本篇的内容足以使你理解和应用简单的公文写作技巧。30

实际应用金字塔原理需要相当的毅力。但是,如果能有意识地以书中介绍的方法强迫自己“先想后写”,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提高,使你能够:105

第1篇 表达的逻辑

如果您希望事业发展更快,就必须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包括口头沟通能力——培训讲课能力、演讲能力,和书面沟通能力——写作能力。138

事实上,人们在写文章时的确经常使用长句,句子结构过于复杂,语言常常过于学术化、过于抽象,有时段落中的句子顺序也很混乱。71

如果读者认为你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因为你表达思想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过程发生了矛盾。188

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517

先从金字塔的最顶端开始,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会使受众对表达者的观点产生某种疑问,而下一层次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通过不断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受众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全部思想。384

并澄清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这两个容易让人混淆的概念。40

使用金字塔原理能够检查你的思想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还能够帮你发现遗漏的思想、创造性地拓展自己的思路。110

第1章 为什么要采用金字塔结构

  • 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个部分,以便理解和记忆。
  • 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159

大脑会将其认为具有“共性”的事物组织在一起。“共性”指的是具有某种相似性或位置相近。155

  • 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找出逻辑关系。342

米勒认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9个项目,而有的人只能记住5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1个项目。216

根据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金字塔结构 17

你要做的是提高一个抽象层次,将大脑需要处理的9个概念变成3个。159

所有的思维过程(比如思考、记忆、解决问题)显然都在使用这样的分组和概括的方法,将大脑中已有的无序信息组成一个由互相关联的金字塔构成的巨大的金字塔群。176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的最重要方式,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请一定要牢记。454

这种预期性的准备能够减轻大脑分析信息的负担,因为你没必要分析随后接收的每一个信息的所有特征,而只需寻找与前面的信息相同的特征即可。70

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输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他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287

这种繁重的思考负担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15

无论读者的智商有多高,他们可以利用的思维能力都是有限的。一部分思维能力用于识别和解读读到的词语,一部分用于找出思想之间的关系,剩下的则要用于理解文中所表述的思想的含义。135

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已事先进行了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读者就更容易理解。以上分析说明,条理清晰的文章应当具有金字塔结构,并且不断“自上而下”地向读者传递信息(虽然在开始写作时作者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151

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构建,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几个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186

得出这个概括性的句子后,思维的抽象程度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可以将得出概括性句子的段落看作只包含一个思想,而不是6个思想。通过这种有效的方法,你可以接着将3个段落(每个段落都包含一个抽象程度比单个句子高一个层次的单一思想)组织成一个章节。68

你需要不断地对思想进行归类和概括,直到没有可与之关联的思想可以继续概括,因此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必定只支持一个思想,即概括了各组思想的单一思想。这一思想应当就是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所有在其之下的思想则越往下越具体、越详细(如果你正确构建了文章的结构),并且都对你希望表达的中心思想起着解释和支持的作用。162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1. 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3.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375

  1. 文章中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131
  2.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123

如果某组思想中的第一个思想是做某件事的一个原因,那么该组中的其他思想必须是做这件事的其他原因 93

检查分组情况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即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206

必须有明确的理由说明为什么把第二个思想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放在第一位或第三位。108

因为演绎推理、发现因果关系、化整为零和归纳总结是大脑可以进行的仅有的4种分析活动,这4种顺序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的仅有的4种顺序。325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521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这样的文章总是从金字塔的顶端开始,自上而下地沿着各个分支将作者的思想一层一层呈现给读者。22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序言的叙述方式。185

一般的文章都是一维的(onedimensional),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在纸面上基本呈现为纵向向下的结构。但是这种文字的纵向延伸却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思想是有不同的抽象层次。59

通过纵向联系,你可以引导文章形成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使读者带着极大兴趣了解你的思路进展。114

你将不断地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写作,直到你认为读者不会再对新的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137

要想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作者必须避免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引起读者的疑问;同时也要避免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预先给出问题的答案。213

金字塔结构引导疑问-回答式对话 11

你可能对这种观点持不同意见,但是你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切斯特顿这样表述的原因 16

由于文章的论述过程非常清晰,读者要做的只是确定是否同意作者的推论,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合乎逻辑的问题。46

综上所述,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促使你在理清思路时,在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164

所有文章都应当具有疑问-回答式对话结构 49

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226

而一组归纳性论述中的思想可以互相关联,关键在于你可以用同一个名词表示思想组中的所有思想,比如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119

如果你选择以演绎法回答由某个思想引起的疑问,就应该使用三段论。75

在你着手构建金字塔结构之前,还要了解一件事,即你的文章需要回答的初始问题(即读者可能提出的第一个疑问)。你可以通过讲故事式的序言(前言、引言)确定初始问题。97

除非引发这种对话的话题与读者有相关性,否则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保证产生相关性的唯一办法,就是确保对话直接回答了你所发现的业已存在于读者头脑中的疑问。108

读者只有在需要了解这些他所不知道的信息时才会去寻找答案 77

这种典型的讲故事式的呈现方式——背景、冲突、疑问、回答——能够确保在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之前,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上”。185

请注意,当作者用讲故事的形式写备忘录的序言时,读者可以更容易理解该备忘录的目的和信息:29

这3种子结构(即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讲故事式的序言)能够帮助你找到构建金字塔结构所需的思想。174

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只是大致知道要写什么,但并不清楚具体想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 24

首先,你知道在文章的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将有一个包含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其次,你知道这个句子的主语就是文章的主题。79

自上而下的方法通常比自下而上的方法更容易一些,可以首先尝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28

应当先利用序言的结构,将头脑中的观点、论点、想法逐个梳理出来 71

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做出第一个关于该主题的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首先,关于该主题的哪些表述肯定不会引起读者的疑问呢?要么读者知道这一表述,要么根据以往经验很容易判断该表述的正确性。40

采用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1. 提出主题思想。2.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3.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4. 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5. 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204

有时你无法确定要讨论的主题,有时还不清楚读者头脑中的疑问,有时则无法确定读者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 40

自下而上思考:

  1.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得出结论。193

确定行动性思想(即介绍需要采取的行动)的有效性比确定描述性思想(即说明背景或介绍信息)的有效性更容易一些 29

步骤2:找出逻辑关系(因果关系)26

即标题应呈现某种思想、观点或论点,而不是只说明要讨论问题的类别。不要用“我们的发现”或“结论”这类标题,它们对于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没有太大帮助。107

改写后的文章思路更清晰是因为应用了金字塔结构,而不是写作风格的变化。14

  1.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62
  2. 多花点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这一步。58
  3. 将背景放在序言中。54

注意不要在序言中涉及任何读者不知道的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可能会让读者提出非你所愿的“疑问”。75

  1.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法而非演绎法。86

在关键句层次上使用归纳推理比使用演绎推理更容易使读者接受你的观点,因为归纳法更易于理解。52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了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联系起来,然后作者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回答这个疑问上。32

序言应当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67

。序言总是在向读者陈述其已知的信息,它的意义在于说明了某种“背景”,这种“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从而引发了某种“疑问” 49

读者只有在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时,才会愿意暂时放弃其他思想,专注于你提供的信息。40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某篇文章已经读完了一页半内容,却忽然发现自己其实一个字也没看进去,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抛开头脑中已有的其他思想。29

我已经将你的思想带到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且通过叙述这两个爱尔兰人的言行牢牢地控制了你的思想,直到故事的高潮过后。19

写文章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为了回答读者头脑中的一个疑问,因此,这里的解决方案就是你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思想。35

如果你确实想给读者讲一个好故事,就应该给他们讲一个他们已经知道的故事,或者他们应当知道的故事 47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让读者在混乱的思想中摸索相比,先向他们传递一些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全文的思想 62

序言要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其他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
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70

引入“背景”时,应先陈述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会同意的内容,即读者已经了解或者将会认可的内容。27

引入“背景”的时机,就是你能够对文章主题做出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 43

所有引出“背景”的句子都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即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73

文章序言中的“冲突”经常是指出了某种问题,但并不总是字面上的“问题”。这里的“冲突”类似于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54

多数文章回答了以下4个疑问之一 18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49

序言应当采用“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的结构 44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41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43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40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42

关键句要点(或称要点、核心观点、一级结论、一级论点、重要结论)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52

在较短的文章中,可以将关键句要点作为段落的主题句,并在这些主题句下划一条下划线(或加粗),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注意到。18

关键句要点必须能表达文章的思想。13

根据我的经验,最好永远不要用“背景”“介绍”作为某一章节的标题,因为这种标题所含的信息与其他标题所含的信息肯定不在同一个抽象层次上,或者说抽象的程度不同。42

关键句要点应当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47

序言的长度应当确保在你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思考之前,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36

你与读者的关系越近,序言的篇幅就可以越短。但无论有多短,都必须能唤起读者的疑问。32

关键句层次的每一个要点都应该像文章的序言那样(但整体要简单得多),按照背景—冲突—疑问结构逐个引出。37

在第一个关键句要点的引言部分,你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这一主题为什么与全文的主题相关。在其他关键句要点的引言部分,你的目的是向读者说明将要讨论的主题与前面已讨论过的主题相关。31

  1.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46

你想要说明一些思想,是因为你认为读者应该知道这些思想,那么为什么读者应该知道呢?肯定是因为这些思想能够回答某个问题。这样,通过倒推法,你也能写出合理的序言,并引出你要回答的疑问。12

  1. 我们应该做什么?2. 我们应该如何做(将如何做/是如何做的)?3. 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4.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42

商务文章中最常见的4种序言模式:1. 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2. 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3. 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4. 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50

背景(S)=我们打算做X。冲突(C)=需要你们做Y。疑问(Q)=我们如何做Y?11

管理者的意思实际上是“如果你无法提出能彻底解决我们所界定的问题的方案,那就给我们一些可以尝试的其他方案” 11

序言应当介绍4要素:1. 介绍背景(S, Situation)2. 指出冲突(C, Complication)3. 引发疑问(Q, Question)4. 给出答案(A, Answer)60

第5章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同一组思想之间存在特定的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思想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 46

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31

演绎推理也可以呈现为以下3步:

  •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 解决问题的方案。40

可以看出,如果将演绎推理的所有步骤都列出来,论证过程会显得非常琐碎。这也是我不赞成在写作中过多使用演绎推理的主要原因。演绎推理过程烦琐,主要是因为它必须从简单明了的思想推导出复杂的思想。23

外展推理指的是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寻找支持该假设的信息。一旦获得了支持假设的信息,这一推理过程就又变成了归纳推理。31

根据我的经验,最好先说明行动,后说明原因,因为要采取哪些行动才是读者最关心的。当然,在极少数情况下,读者也可能更关心采取行动的原因。41

在什么情况下,采取行动的原因比采取行动本身对读者更重要呢?当你在金字塔顶端表达的思想与读者期望的或预想的不一样时会出现这种情况。11

应当尽量将演绎推理放在金字塔结构的较低层次上,并且尽可能减少在演绎推理过程中插入其他干扰信息。47

一是演绎推理的过程不要超过4步,二是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两个。49

进行归纳推理时,大脑首先要发现若干事物(思想、事件、事实)的共性,然后将其归结到一起,加以说明。34

  1. 正确定义一组思想。2. 准确识别并剔除不相称、不属同类、无共同点的思想。42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够概括该组所有思想的名词。24

  • 正确定义一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性的名词。
  • 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属同类、无共同点)的思想。39

进行演绎推理时,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48

在归纳过程中,通常需要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40

将一个思想与其他思想一起写入某篇文章中的唯一理由,就是这个思想有助于对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思想提供解释或支持。26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某种共性。53

第2篇 思考的逻辑

仅仅因为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概括就将关联性很弱的思想列在了一起(如“10个步骤”或“5个问题”等),实际上它们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

  • 在金字塔结构顶端,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缺乏思想性”(如“该公司存在5个问题”),而非富有启发性的观点。19

罗列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倾向。实际上,罗列不失为一种将思想大致列出来以便审视的好方法,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应当进一步思考,以保证每组思想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说明这种逻辑关系的隐含意义。12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是列入同一组中的所有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27

时间顺序: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主题句是要达到的结果,表述思想的顺序与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致。34

划分后的各个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具有排他性。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45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30

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一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该特性表现最鲜明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29

逻辑顺序反映的是过程,而过程取决于需要回答的问题 13

检查逻辑顺序是判断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当你遇到一组归纳性思想,需要找出其真实意义时,一定要先快速浏览一下该组中的所有思想。从中能否发现某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如果不能,那能否发现这样分组的基础(过程或流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进行梳理?如果某一组中罗列的思想过多,你能否发现它们的共同特性,并根据这些共同特性将思想进行细分、归纳,然后用一种逻辑顺序组织起来?25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24

概括各组思想:确保划分好的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其中的精华。24

如果你已经得出了概括性思想,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用以下两种方式扩展你的思路:

  • 对其做进一步的评论(演绎法)。
  •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22
  •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可以得到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所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29

概括各组思想:
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所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21
  • 在将各项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项行动(步骤、流程等)。
  •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来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及目标。25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

  • 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项行动、步骤、流程等。
  •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一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内。
  •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来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28

分组要循序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的原则。• 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14

先用明确的词语、语句表述各项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出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21

  • 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 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13

第3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8章 界定问题

判断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由特定背景导致的特定结果称为非期望结果(R1,Undesired Result,即现状)。20

  1. 是否有/是否可能有问题(或机会)?2. 问题出在哪里?3. 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4. 我们能做什么?5. 我们应该做什么?17

问题是指已有的(现状)与想要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特定背景(situation)和一系列特定条件决定的。18

  • 切入点/序幕。
  • 困扰/困惑。
  • 现状(R1,非期望结果)。
  • 目标(R2,期望结果)。20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29

结构化分析方法只有3种:呈现有形的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归类分组 27

诊断问题的第二种方法是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经过分析得出最终诊断结果。14

  1. 是否有问题?
  2. 问题在哪里?
  3. 为什么存在?
  4. 我们能做什么?
  5. 我们应该做什么?16

第4篇 演示的逻辑

第10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写完序言后,就进入了文章的正文部分。这时需要写一段简短的文字,介绍每一个关键句要点。在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中,也应该在每一组主要思想观点开始或结束的地方稍作铺垫,让读者知道已经论述的和下一步计划论述的内容,同时保证论点与论点之间的连接顺畅、不生硬 13

第11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制作图表幻灯片的诀窍:首先,确定你想要用图表回答的问题,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然后选择最适合表现论点的图表样式。12

设计PPT演示文稿应掌握以下基本规则:

  • 文字幻灯片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恰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论据、建议等),叙述应尽量简洁。
  • PPT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配合使用各种图、表、示意图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有冲击力。
  • PPT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故事梗概和脚本。
    在PPT演示文稿中,图表幻灯片占90%,文字幻灯片占10%,它们作用是:
  • 说明PPT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文字幻灯片)。
  • 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结论、论点、建议等(文字幻灯片)。
  • 阐明单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数据、关系(图表幻灯片)。16

第12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总之,要做到条理清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强迫自己想象各种思想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头脑里有了清晰的图像后,就能立刻把它转换成清楚的句子,读者也能马上理解,并在记忆中以图像的形式储存信息。16

附录1 在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附录2 序言结构范例

附录3 本书要点汇总

金字塔结构的3个基本原则

  •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且应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19

参考文献

金字塔原理:实战篇

金字塔原理课程介绍

图解金字塔原理课程的概念

第1篇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练习1 了解基本概念

第2篇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练习2 建立纵向的关系

练习3 建立横向的关系

第3篇 如何建立金字塔结构

练习4 序言的写法

练习5 构建自己的金字塔

第4篇 如何提炼思想

练习6 严格检查每组思想

参考解答集

附录 练习中的论点标签

后记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