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 - progressive

典型特征

以渐进式前端框架 vue 为例:

  • 框架做分层设计,每层都可选,不同层可以灵活接入其他方案。而当你都想用官方的实现时,会发现也早已准备好,各层之间包括配套工具都能比接入其他方案更便捷地协同工作。
  • 开箱即用,默认配置和功能,能满足 80 分的场景。随着事物复杂度上升,有对应的解决方案,能让我们从 80 分提升到 100 分。入门简单,精通不简单,但可以随着项目需要,无痛掌握。

以用双链笔记方式写作为例:

  • 开箱即用,起始一个空白文档,接着不用强迫自己去头脑风暴,想到一些关键概念,随时用双链语法引用以前积累或者新挖坑,写作过程非常丝滑,一路下来,发现可能 50% 的双链之前已经填过坑,另外的,后面有空再填就行了,就算后面不填,又何妨?
  • 写着写着,一篇文章脉络就很快出来了。不填坑,也能实现 80% 的文章表达效果;填坑了,会发现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双链,几乎没有上限,这非常渐进式。

感觉渐进式的思想,和 重器轻用 思想如出一辙。

  • vue 框架,也许 20% 功能你觉得足够好用,就值得用它。
  • 当一个软件被用户重器轻用了,证明可能还是做的不够好。
  • 而如果一个软件,被用户渐进式使用了,用户愿意使用它的 [[ 全家桶 ]],证明它真的牛逼。

延伸思考

产品设计,以最小可行性 + 默认配置,让 80% 用户轻松上手入门,而且剩下的 20%,应该是能让用户随着深入地进阶地使用,渐进式地学习掌握的。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掌握非常多的概念才能上手,也不是大而全。

现在非常多的 ∑ 平台+插件 类的软件设计形式,都有类似渐进式的设计思路。

渐进式还意味着,产品不应该彻底地完全的封装,从而不具备开放性和成长性。这对纯小白类的用户来说,可能有一定优势,但绝对不应该成为自己的选择。

以 20-21 年爆棚般诞生的笔记类软件来说:

符合渐进式特征的,ObsidianRoam Research 以及我来笔记,思源笔记这些国产化的产品都挺符合,入门简单,熟悉也很容易,但升阶玩法又非常多。

我看到 b 站一个叫即凉的小姐姐,只用它写作,记笔记通过 notion 来。只用它写作,就完全符合渐进式的理念,入门和熟悉起来非常简单,却已然发挥软件 80% 的价值。她的用法,也符合 重器轻用的理念。第一次看她视频,感觉是个花瓶,拿着obsidian的所谓神经网络图来忽悠小白的,经过2星期的学习(把玩obsdian,初尝各类双联笔记类软件,读完卡片笔记),回看她当初安利的视频,我直呼屌爆了。

notion 就不太符合渐进式特点,大而全,全封闭,开发者将功能封装成美丽的糖果直接端到眼前,入门较难,精通完后,可能就发现玩无可玩了。而且过度封装,纯在线,都容易被他绑架,也许就成为第二个 [[ 印象笔记 ]],完全商业化各种逼迫我们买附加服务。

特征概括

渐进式,意味着:

  • 开箱即用
    • mac 笔记本
    • vscode
    • obsidian
  • 没有上限
    不应该是:
  • 极致精简
    • flomo,幕布只做一件事儿,迟早被市场淘汰,被别人降维打击
  • all in one
    • 目前很少有一推出就想搞大而全的产品。像 notion。容易吓退不愿折腾的小白用户
    • 而更多的是,为了商业化和战略布局,不断地加新功能,把软件扩充到更大的业务范围。这只有大厂可以玩。
      • 美团:从外卖软件,到全部 o2o 场景覆盖
      • 微信:从 IM 软件,到直播,购物,社交全部生活场景覆盖
        渐进式,应该成为自己将来设计产品,培训他人的一种核心思想之一。

不同方向的思考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