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

概念

春秋笔法,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透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原意是指由后世人严格查定前人,看谁是极恶之人、谁尊敬当朝,即所谓“善恶自有历史证明”。当下,春秋笔法则指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我的理解

除了媒体或其他人特意地运用这种手法,构造场景旁敲侧击地来博取眼球,扭曲事实以外。这也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无意中就触发的表达方式,或者别人向我们表达的时候,也可能触发,例如:我同学 985 研究生毕业,本科双非,结果面了 10 多家公司,全部失败,现在学历歧视太严重了。也许根本原因就是同学菜,但其他人不知道真相,传递的时候,代入了个人主观色彩的价值观判断。

解决方案

纯生活场景,唠家常等,不用太细究,别人说啥顺着他的想法去感受和共情即可。表达本身就存在信息偏差,词语结构等,而造成误解。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马东

工作,研究,自我提升的场景,得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不要轻易地被媒体,个人带着走。即使最后还是没挺住,站队了,那至少曾经挣扎过,是一种经过思考后的妥协。

更多的是前 2 者场景的混合。自己去取得平衡,用 📚思考·快与慢 的快系统去应对 80% 的大量信息,慢系统去深究 20% 的有用信息。

别人的释义和举例

以气氛烘托、旁敲侧击的手段来暗中影响读者的好恶倾向,比如澎湃新闻写汤兰兰,不明说汤兰兰是坏人,但题目起了个《少女将全家亲人送入监狱》,一眼看去仿佛是少女的错,然后文章中屡屡旁敲侧击,通过质疑一些证据,美化施暴者们的品行,写这些罪犯多么悲惨,多么可怜,让大家产生同情。

“汤兰兰被强奸,她举报了强奸者。”这是事实,但春秋笔法可以写为“汤兰兰举报了 xxx,将其送入监狱,xxx 在监狱过的十分辛苦,生活和人生被毁了,xxx 说‘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汤兰兰。’”

“特朗普在国务会议结束后,喝了一杯白咖啡。”这是事实,春秋笔法可以写为“美国黑人受歧视形势仍然严峻,特朗普在国务会议上特意只喝白色咖啡。”

他没有明说汤兰兰是坏人,也没有明说特朗普讨厌黑色咖啡,但大家读完以后,都知道他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春秋笔法。

南方周末写李鸿章,不写他如何贪污,他如何腐化,而是写张之洞、左宗棠的贪污,写李秉衡的腐化,写慈禧没有本事,从而让读者认为李鸿章优于他们所有人。然后再写李鸿章去外国是多么的替国家撑面子,去日本签条约时是多么忍辱负重,把他写的很可怜,描写成一个年迈无辜的病弱老人,为了国家大局,被迫出来无辜的背黑锅。

这时候读者们就对李鸿章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看法。

反之:我恨一个人,我要写臭他,但他没办过什么坏事,我就说警察查嫖娼时遇到了他,实际警察查嫖娼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他在吃凉粉,但读者不知道细节,读者只通过了我得知他在警察查嫖娼时被警察遇到了,继而脑补出他嫖娼被抓,我在旁敲侧击几句他曾经追求女性,曾经买了一本《谈恋爱教程》,实际这些也没错,但种种线索连接起来,让读者觉得这个人是臭流氓。

我说的全是事实,你没法告我,但读者确确实实被我影响,对你产生了敌意和鄙视,这就是现在语境下的春秋笔法。即所谓有取向的去将现实重新拼凑起来,夸大一个人的恶,或者夸大他的善。同样的事实,你可以把他写成好人,也可以把他写成坏人。全凭我一根笔,颠倒黑白。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