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采用本地优先存储方案的笔记软件的对比
国内local first的3款常见笔记软件,其数据存储方案的简单对比:
- obsidian:对markdown的侵入式改动和污染最少,引入了非原生的双链语法和别名语法。但是功能丰富的第三方插件,则会也会对markdown文件有较多侵入式改动,如anki类插件。
- logseq:对markdown有较多侵入式改动,例如大纲、todo、块引用等功能都需要在markdown原文件中,留下一点记录。
- 思源笔记:由于引入很多高级特性,开发者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定义的sy格式的文件来承载数据,其本质就是json文件。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好坏,开发者也不是傻逼。这3个软件采取的方案,都有自己想主要招揽的用户群体,都有自己的设计逻辑,都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也都有不得不妥协的东西。
作为用户的我们,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即可。开发者其实最怕一些傻逼用户,自己没能力没主见,还一个劲儿地给软件提和其理念背道而驰的需求,这些用户往往自以为:他的个人需求=软件的缺陷。
而obsidian的开发者的选择是:尽可能地不去污染markdown文本数据,换言之,所以很多功能,都会不得不做技术上的妥协。如大纲功能、块引用功能、更多富文本格式等,支持程度都优先,实在要用则需要引入css语法。也正是这种选择,其与传统的博客等markdown使用方式的兼容性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提到了思源笔记为什么选择从纯markdown转到使用json来存储笔记数据。思源笔记 v1.2.0 发布,一个全新的开始 - 链滴
反向链接:
双链笔记的异同分析
线性 / 文本软件,如 Obsidian、typora等。这一类在我理解,基本结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文档,类似于 Word。每个文档里面的内容是相对松散的,没有严格的层次关系或分区,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把一整个文档视为基本单元的。
大纲型软件,比较直观的像 Workflowy、Dynalist 等,基本单元是一个个的大纲节点,呈现高度的结构化特征,彼此是有清晰的逻辑层级的。Roam Research 更是其中最知名的一个,Logseq、Remnote 也是。
块编辑器软件1,如 Notion、Craft 等。基础结构是一个个的块(Block),每个块里都可以插入文本、图片、视频乃至表格等富文本信息。块的结构比文档的结构更小一些,但在块与块之间,通常不像大纲软件那样强调逻辑层级的。我个人感觉在知识链接上,类似软件体验一般,以下不多做讨论。
[[2022-08-14]]发现思源笔记把块和大纲型都实现了,有点大杂烩聚合在一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