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下村敦史

元数据

[!abstract]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

  •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 200](https://weread-1258476243.file.myqcloud.com/weread/cover/41/3300014141/t7_3300014141.jpg)
  • 书名: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
  • 作者:下村敦史
  • 简介:你有没有在网上搜索过自己的名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名字,成为全网追杀的猎物?一起震惊全国的惨案,幼女被连捅二十八刀。凶手的身份保密,名字却遭到泄露——大山正纪。一夜之间,只要与大山正纪同名同姓,就被怀疑为凶手,甚至沦为肆意泄愤的对象。从社交网络到现实世界,他们被逼入绝境,无处可逃。便利店店员、足球界希望之星、萌图绘画爱好者……为了夺回正常的人生,十位“大山正纪”秘密结盟,发誓要查明凶手的真身。他们渐渐发现,每一位看似普通的“大山正纪”,都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那桩看似水落石出的惨案,实则另有隐情。
  • 出版时间 2022-03-30 00:00:00
  • ISBN:9787549637270
  • 分类:精品小说-悬疑推理
  • 出版社:上海文汇出版社

高亮划线

33

  • 📌 “是啊,你说得对。可一味怨恨名字,总拿自己当受害者,就免不了看什么都往坏处想。这才是偏见吧?比如表白被拒绝了,不管对方怎么解释,都怀疑是因为名字。要是被朋友冷落了,就算朋友说是太忙了,还是怀疑是因为名字。试镜没选上呢,也不觉得是自己能力不够,一样怀疑是因为名字。升不了职,评价不如别人好,这不就是什么事都赖名字吗?” ^37-5096-5254

读书笔记

6

划线评论

  • 📌 “你知道无罪推定原则吗?那个人目前只是被捕,就还是无罪。媒体却咬定被捕就等于是凶手,民众也跟着相信,跟着骂人。他要是被冤枉的,可就没得挽回了。就算查明他是无辜的——”他用食指和拇指比了个小缝,“媒体也只会拿出这么丁点儿大的地方,登篇报道,订正,道歉,了事了。” ^10500316-7z3vmMhcD
    • 💭 的确不能提前就公布,这也不符合程序正义。哪怕只有1%的误伤可能性,从法律和传播角度看,对最后被冤枉的嫌疑人,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终身伤害。
    • 2022-05-0619:26

10

划线评论

  • 📌 即使简历过关,接到面试,他也担心面试官会谈起“大山正纪的罪行”,时刻戒备,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不予录用,不予录用,不予录用……每次被公司拒绝,他都会被自卑感折磨,好像他的人格也被彻底否定了。讽刺的是,如今想来,他能支撑下来也是名字的功劳。把问题都推到晦气的名字上,就可以忘记自己能力不足的事了。^10500316-7z3xb5gZA
    • 💭 失败且深感无助时,有一个非人的事物可以怪罪,成为情绪的宣泄出口,也未尝不可。但是一定要有清醒的时刻,能深思并判断出这个事物,其实并非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不然只会让自己变成一个疯狂找借口,从来不直面磨难的loser。
    • 2022-05-0619:54

12

划线评论

  • 📌 “我给女儿起了个我觉得挺可爱的名字,后来发现和AV女演员同名同姓,绝望了。我起名前怎么就没搜搜。” ^10500316-7z3xPHdSX
    • 💭 啊这。在中国的话,这个情况就变得很有意思了,因为明面上,没有人会表现出认识这个名字。哈哈哈。
    • 2022-05-0620:04

14

划线评论

  • 📌 做研究的大山正纪语气冷静地说:“因为心灵受伤别人是看不到的。有时候除了明确的恶意,关心也会伤人,善意也会伤人,正义也会造成不自觉的伤害。这些大家是不会去想的。” ^10500316-7z3zEC38h
    • 💭 虽然我们可能会无意识地,以关心的名义,不小心伤害到了朋友。但是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就应该一直沉默寡言。如果人人都因为潜在的风险而不去表达,那最后社会就变成冷漠无情,处处提防,人人自危的社会了。
    • 2022-05-0620:31

19

划线评论

  • 📌 “我们这是正义的怒火!对吧?”眯缝眼的大山正纪问赞同者。那几个人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做研究的大山正纪面露困惑之色:“怒火正义与否,由谁照什么标准来决定?我们沦落成今天这样,不就是被公众所谓的‘正义的怒火’逼的吗?”“这是两码事。”“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怒火是正义之怒,合乎道义。这种想法很危险。”“你这意思是,我们错了?”蒜头鼻的大山正纪用刚学会的理论反驳,“别打压我们,说得好像因为无辜受牵连而发怒是什么愚昧的丑事似的。”“你这是曲解我的话。我没有打压你们。”“你不就在打压吗?”“你这样把我的话往坏处想,就说明你已经被负面情绪冲昏头脑,不够冷静了。”“什么负面情绪?这是他刚才说的正义的怒火吧。”“……本来,愤怒和仇恨是伴随罪恶感的。正因如此,人们泄愤时都想将其正当化。发完火,我们会忍不住找些理论或道德依据来正当化自己的行为,所以容易看不清本质。” ^10500316-7z3BDV0K6
    • 💭 这段描写精彩啊。活生生的网络骂战重演。这里虽然发生在线下,但当今,这种现象,在网络论坛到处可见。其实如果缺少国家清朗运动等政策的舆论管控,我感觉现在看到的骂战帖子,应该会多十倍。
    • 2022-05-0621:02

33

划线评论

  • 📌 “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怪别人。‘就是因为我的名字吧’‘你对我有偏见吧’‘你歧视我吧’。会有人愿意和这种人来往吗?等对方疲于应付,疏远之后,再告诉自己‘他果然因为名字歧视我了’,去恨对方。就这么循环个没完。” ^10500316-7z3EHDLnz
    • 💭 陷入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
    • 2022-05-0621:49

本书评论

反向链接:

There are no notes linking to this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