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申克·阿伦斯

元数据

[!abstract]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200](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96/39136896/t7_39136896.jpg)
  • 书名: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 作者:申克·阿伦斯
  • 简介:卢曼的“盒中笔记”通常很简短,因为这些只是他庞大繁杂研究中的索引,等需要时,他会借由这些线头进行延伸思考,然后不断链接知识要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树。你也可以试试。
  • 出版时间 2021-06-01 00:00:00
  • ISBN:9787115564672
  • 分类:文学-语言文字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高亮划线

中文版序

  • 📌 卡片盒笔记法——关联的、分散的、自下而上的方法不仅比一些教育者们所推崇的线性的、自上而下的方法更为自然,而且衍生出了诸多写作及笔记记录工具。^5-996-1066
    • [[ 2022-03-08 ]]01:06

推荐序三 用卡片笔记积累你的知识复利

  • 📌 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 ^8-955-970
    • [[ 2022-05-07 ]]21:21

第一章 绪论

  • 📌 对成功人士的研究一再证明,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 ^11-9218-9270
    • [[ 2022-03-08 ]]01:44
  • 📌 其实,你没有必要建立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没有必要重新组织你已经拥有的一切。你可以通过记卡片盒笔记的方法立即开始工作,并完善自己的想法。^11-2926-2992

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

  • 📌 撰写论文的步骤1.记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你手边需要随时有记笔记的工具,以捕捉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不必多虑如何写或者写什么。这些都是闪念笔记,仅仅是你脑海中想法的备忘录,不用想太多其他东西。可以把它们放到一个你定义为“收集箱”的地方,稍后统一处理。我通常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但如果碰巧没带,我也会用餐巾纸或收据来写,有时候我也会用手机留下必要语音记录。如果你已经整理好自己的想法,而且时间比较宽裕,也可以跳过这一步,直接把想法写下来,作为一条已完成的永久笔记放在你的卡片盒里。^12-2509-2786
  • 📌 2.记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无论你读什么,都要做笔记,写下你不想忘记的内容,或者你认为可能会在自己的思考或写作中使用的内容。文献笔记要非常简短,精心选择,并使用自己语言记录,对引文要格外挑剔,不要只是抄写,而不去真正理解其含义。最后把这些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你的文献管理系统中。^12-2813-2969
  • 📌 3.记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现在打开你的卡片盒,仔细阅读你在第一步或第二步所做的笔记(最好每天一次,以及在你开始遗忘为什么记它之前),并思考它们与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所在的相关内容有何关联。因为这里面只包含你感兴趣的东西,所以翻阅卡片盒很快就可以完成。这种笔记上的思想不是为了收集,而是为了衍生想法、论点和讨论。新的信息是否与你卡片盒里或脑海里已有的信息相互矛盾、相互一致、相互印证或相互补充?是否能把已有的想法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又引发了什么问题?你可以为每一个想法准确地写下一条笔记,并像为别人写作一样,使用完整的句子,标注来源,提供参考资料,并尽量做到精确、清晰和简短。此时,扔掉第一步的闪念笔记,把第二步的文献笔记放入你的文献管理系统。待所有重要的内容都进入卡片盒后,你就可以忘记它们了。^12-2996-3362

简洁是最重要的

  • 📌 传统的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是人们把某条笔记存放在了哪个主题下;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则是考虑想在哪个主题下再见到它。大多数学生都会按主题甚至按研讨会和学期来整理材料,这就像按日期和商店对购买的商品进行分类一样,比如当你找不到裤子的时候,也许可以从一起购买的漂白剂附近找到。而卡片盒是学术界的集装箱,不必将不同的想法分开存放,所有内容都被标准化成相同的格式后存到同一个卡片盒中。不需要关注中间的步骤,也不需要试图把画线法、摘抄法或其他阅读技巧发展成一门学问,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的:发表有价值的观点。与自上而下按主题组织的存储系统相比,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越积累越有价值,而不是越积累越乱、越令人困惑。如果按主题分类,就会面临两难,要么在一个主题中加入越来越多的笔记,这样只会使笔记越来越难以被找到;要么在其中加入越来越多的主题和子主题,而这只会把混乱的情况转移到另一个层面。相比之下,传统的笔记系统是为了找到你意图搜索的东西,让你的大脑疲于回忆,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则是为了给你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让你的大脑专注于思考。卡片盒笔记系统虽然是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无须面对主题太多或太少的权衡问题,但如果胡乱往里面添加笔记,它也会失去价值。只有当我们的目标是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时,它才能发挥自身优势,而这个最佳点不仅取决于笔记的数量,还取决于笔记的质量和处理方式。要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关键是要分清楚三类笔记。1.闪念笔记(Fleeting Notes):这类笔记只是对收集信息起提醒作用,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写,最后会在一两天内被扔进垃圾桶。2.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这种笔记以一种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并且永远不会被扔掉。它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地方,或者是在文献管理系统中,或者按出版标准写好放在卡片盒中。3.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它们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16-2293-3303
    • [[ 2022-03-08 ]]10:16

第三章 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 📌 蔡格尼克成功发现了现在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的现象,即未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未完成任务的想法所干扰,而不管这些想法的 ^19-10179-10269
  • 📌 重要性如何。得益于蔡格尼克的后续研究,我们还知道,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完成任务才能说服我们的大脑停止思考它们,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想法写下来,让大脑相信它会在之后被妥善处理。至于任务是真的被完成了,还是通过记下笔记而推迟了,大脑并不会区分。通过记录所思所想,可以把想法从脑海中逐渐清除出去,这就是戴维·艾伦的“GTD”系统有效的原因。拥有“平静如水的大脑”的秘诀是把所有的琐事从我们的短期记忆中清除出去,既然不可能立刻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一个可靠的外部系统,把所有关于烦人的待办事项想法都保存进去,并相信它们不会丢失 ^19-10269-10536
  • 📌 心理学家过去在谈到短期记忆容量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最多可以同时在脑海中保存7±2件事(Miller,1956)。^19-8683-8740
  • 📌 虽然那些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感觉自己更有效率,但实际上他们的效率却低了很多(Wang and Tchernev,2012;Rosen,2008;Ophir,Nass andWagner,2009),而且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表现都明显落后于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19-1446-1574

阅读和理解

记卡片盒笔记

  • 📌 卢曼很明确地指出:不写作,就不可能系统性地进行思考(Luhmann,1992)^21-3801-3840

发展想法

  • 📌 的形式浓缩到一条笔记上,然后和文献的书目信息一起存放到卡片盒里,再与以相同方式写下并存放在相同地方的其他笔记建立联系。这种标准化使记笔记在技术层面变得自动化,而无须考虑笔记的组织结构。这对大脑非常有利,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将为数不多的思维资源用于思考笔记内容的相关性。在我们的文化中,人们通常希望能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工具,所以这种自我限制是有违常理的。但是,不用选择,或许意味着更加自由。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在他的《选择的悖论》(The Paradox of Choice)一书中,采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减少选择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可以增加我们的自由,甚至让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下、享受当下(Schwartz,2007)。书中的例子涉及购物、职业和恋爱,我认为也应该把学术写作添加进去——当我们不把资源浪费在选择上,我们就能释放更多的潜能。卡片盒的标准化形式好像与我们对创造力的追求相悖,其实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大量研究认为,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可以在受限的条件下更为活跃(Stokes,2001;Rheinberger,1997)。比如,科学革命就是从标准化且严格控制的实验开始的,这样的结果才具有对比性和可复现性(Shapin,1996)。诗歌也是如此,虽然在节奏、音节和韵律上存在限制,例如,日本的传统诗体俳句留给诗人在形式上的变化空间很小,却并没有限制诗歌的表现力,反而使其突破了时间和文化的限制。语言本身是极其标准化的,在很多方面都受到限制。虽然我们只能使用26个英文字母,但通过将这26个字母重新排列组合,就可以写出小说、理论、情书或法律条令。在打开一本书时,没有人期望书里出现了比26种更多的字母,也不会因为只有26种字母而感到失望,而只是希望这些字母能组合出不同的内容。[21]清晰的结构可以让我们探索事物的内在可能性。即使是打破常规的行为,也需要依赖结构,例如,画布并没有限制画家们的艺术表现力,反而为像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g)这样的艺术家创造了通过切割画布进行创作的可能性。^22-17868

读书笔记

导论

划线评论

  • 📌 我们今天知道,自控和自律与环境的关系远比与个人的关系大得多(Thaler,2015),而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当周围没有巧克力棒的时候,人们自然不需要靠意志力来拒绝美食的诱惑。如果一个人特别想做某件事,他也用不着靠意力去完成。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不存在冲突,所以每项有趣、有意义、明确的任务都会被完成,而且这样的任务每次都能比靠意志力完成得好。如果做一件事不是因为你有意志力,而是根本不需要使用意志力,那就意味着你离成功不远了。而组织写作和记笔记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10500316-7z5a3dL23
    • 💭 很精彩的推论。个人的自控力和自律能力,更多来源于好的环境,而不是自我驱动。就像扔一只狗到衡水中学,它都能考上1本一样的感觉。
      所以如果我们想做成某件事儿,个人意志力是一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塑造合适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甚至不需要靠意志力去艰苦地推动,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就太妙了。
      总之,过度依赖意志力,去完成一件事,长期而言,是非常糟糕的,会崩溃的。
    • [[ 2022-05-07 ]]21:34

第一章 绪论

划线评论

  • 📌 成绩差的学生并不难找到一个问题来写论文,因为他们既不缺乏观点,也不缺乏盲目的自信。他们也不难在文献中找到论据,因为通常他们对发现和思考反面论据与论点既缺乏兴趣,也缺乏技巧。^10500316-7z5aWmQR7
    • 💭 说的真好。这也跟,为什么要把书读薄,再读厚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知识越匮乏,越容易单点突破,势如破竹,从而自信满满。但稍有经验的外人一眼,就能看穿其在其他维度的分析缺失。如果经常只写微博短文,不写长文,也容易养成这样的毛病,因为篇幅所限,就只能思考一个点,无法达到完备性。完备性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深度思考的过程和手段。越追求完备性,思考得就越充分。
    • [[ 2022-05-07 ]]21:47

划线评论

  • 📌 可是思考的洞见本来就是无法预知的,如何能靠计划制订出来?一个巨大的误解是:如果不制订计划,就只能是漫无目的地乱写一气。其实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10500316-7z5aCABDL
    • 💭 我们太习惯于,先搭好框架,后面再慢慢填充骨肉的思维模式了,这也是所谓自上而下。而实际上,更好的方式,还是平时就一直积累卡片类型的片段思考和想法,然后在需要写作的时候,聚合起来,这就是自下而上。而这个时候,骨肉依旧需要填,但它更多的起到的是粘合剂的作用了。这样的写作方式,让人不会过于痛苦,感受那种交稿的纯靠意志力驱动的痛苦。而是靠环境驱动。我想搞脱口秀那帮人,肯定深有感触。平时积累不够,临时几天的编,真的又痛苦又难。
    • [[ 2022-05-07 ]]21:43

划线评论

  • 📌 具有优秀结构的笔记是你可以信任的写作宝库 ^10500316-7z5ah8MHo
    • 💭 写作,需要有一个优秀的,持续维护的题材库。这个题材库,不是我们的大脑,而是外部存储。借用现代软件工具去存储和检索,我们可以轻松打造一个这样的库和流程。即第二大脑。
    • [[ 2022-05-07 ]]21:37

简洁是最重要的

划线评论

  • 📌 这样使永久笔记与项目相关的笔记清晰地分开,并允许你在每个项目的范围内随意尝试和修改,而不影响实际的卡片盒。我建议为每个项目准备一个实体文件夹,将所有相关的手写笔记和打印稿从其他文件中分出来存放在一起。^10500316-7xBbJHlR9
    • 💭 项目笔记放到onenote,它建立双链用处不大,还费时间。obsidian的原则是自己深度思考沉淀过得东西放进去。
    • [[ 2022-03-08 ]]10:26

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划线评论

  • 📌 如果不能从长远考虑,建立积极反馈循环,任何试图用外部奖励(比如在完成一章后做一些喜欢做的事)哄骗自己去工作的尝试都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非常脆弱。只有当工作本身就是激励时,驱动力和奖励才能可持续动态循环,从而推动整个任务前进(DePasque and Tricomi,2015)。^10500316-7zLmKf3sR
    • 💭 如何建立积极反馈循环,则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无法满意当前的工作,或者说,大部分人的工作都不太理想,以至于让人不知道如何建立积极反馈循环。
    • 2022-06-0415:28

第三章 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划线评论

  • 📌 这个结果令人惊讶,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做得越多,就能做得越好。但细细想来,也是有道理的。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它不是将注意力同时集中在多件事上,并且也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当我们认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我们真正做的其实是在两件甚至多件事情之间快速转移注意力,每一次转移注意力都会消耗我们的转移能力,并会延长我们再次集中注意力所需要的时间。总的来说,一心多用会让人疲惫不堪,也会降低我们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10500316-7xDyE7idN
    • 💭 context切换
    • [[ 2022-03-09 ]]23:49

阅读和理解

划线评论

  • 📌 要想将这些观点融入我们自己的思维体系,并放到卡片盒里,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话对其进行转述。所谓转述,并不是要随意改变原来的意思,使之适合我们,而是用不同的文字尽可能真实地表述原意。同样地,即使是复制引文而不改变其用词,其含义也会因为上下文的剥离而发生改变。^10500316-7y68SYsgj
    • 💭 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文章的内容,标准应该是尽可能地还原,而不是完全用自己的话天马行空地引申。
    • 2022-03-2818:49

划线评论

  • 📌 每一条笔记在制作时都有其独立的意义,可以被单独理解,同时又由于被嵌入到一个或多个上下文语境中而具有更丰富的意义。我们在打草稿时,从卡片盒中取材并不是机械地复制,而是一种与所读笔记对话的过程,这和我们在阅读时拿笔记录一些东西的过程是一样的。因此,我们总会得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东西,总会收获惊喜。^10500316-7y68LvX1M
    • 💭 每次很方便地link到自己原有笔记的时候,都有种大脑被连通的快感。现在笔记的粒度,还在探索中,但肯定不是越小越好。
    • 2022-03-2818:47

后记

划线评论

  • 📌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非虚构类作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方法,但对于大多数学生和作者来说,仍然难以接受。这其中有许多原因。主要原因在于,书中介绍的以自己的理解和兴趣为导向的、长期的、跨主题的笔记结构,与大学里模块化、分门别类、自上而下的课程组织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尽管我们对学习方式和记忆方式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学校的教育仍然在教大家通过复习去学习,而不是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地在异质化的信息之间建立网络来学习。^10500316-7zLohhn5g
    • 💭 确实如此,从接受教育起,我们接受的思维方式都是模块化,分门别类,自上而下。卡片盒这种兴趣为导向的、长期的、跨主题的思维方式,甚至跟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有些联系,但在升学压力巨大的中国,显然是曲高和寡的。
    • 2022-06-0415:51

本书评论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