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逆向思维,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自律的人

改变思考方式:自律不是在 2 种快乐中,选择更快乐的;而是在 2 种痛苦中,选择更有意义的那种痛苦。

当我们面临是否去运动,是否早睡等等选择的时候。下意识的思考方式是:运动和早睡是痛苦的选择,反之是快乐的选择。前者是 延迟满足,后者是 [[ 即时满足 ]]。但是其实,延迟满足,带来的是当下的痛苦,但也是有意义的痛苦;即时满足,带来的是往后的痛苦。想清楚这一点,接受这个设定,以后在面临选择前,思考你更希望接受哪种痛苦?那当然是有意义的痛苦。

一句话,以后苦不如现在苦。

不去约束自己某段时间一定要自律,而是去约定自己某段时间一定要放纵。

比如我准备考研那会儿,约定自己周日晚上一定要尽情放纵。反而带来了理想的效果,自己更愿意在其他没有被强制放松的时间进入自律状态了。

只在规定的时间里自我管理,过时不候;剩下的时间,绝对不允许自律,一定要玩儿,一定要大吃大喝。结果反而 更容易达成自律的目的。

所有自律其实都有外部约束。外部约束就是他律,用他律达成自律。

deadline 其实就是一个例子,它就是一种隐形的外部约束,让我们不得不自律起来去干活。

比如想跑步,自律很难,就提前报个马拉松,为了到时候能跑出成绩,平时会更可能自觉地去锻炼。

比如我现在想搞一个自己全部笔记的 数字花园,发布在线上,这样会促进我去每天做笔记,因为就算没多少人看,我也会想让自己发布出来的东西不至于太难看。实现了他律达成自律的效果。

除了简单的单一的外部约束,综合环境对一个人的自律影响最大

孟母三迁,离异家庭的孩子读书成绩往往不好,等等生活的例子告诉我们:综合环境,很可能会对一个人造成致命的不可逆转的打击,导致其心理崩盘,再也不会有自律的动力。这个时候跟他谈一切方法,都会失去意义,因为他内心已经隐隐觉得,人生又有何意义?所以现代 2022 年,很多人也是被各方面打击,击穿心理防线,导致失去了自律的底层动力。

这没办法,改变其所处的综合环境,是唯一的出路,至于怎么改变?也许只能从,真正出去走在,真正放松放松,真正开心地笑开始,做为导火索,看是否能开始出现转机。当人从这种状态中挣脱,开始试着关注自己真正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努力方式。

反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