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卡片3年的8条感悟 by 汪爸刀刀

Sina Visitor System

写卡片 3 年的 8 条感悟(附:我在《财新周刊》的老文)

1 把日常思考、实践经验写成卡片,固化下来,有价值的东西就成了进步的阶梯。不写,思考就会随风飘散,人的水平也会原地起落,最新的感悟可能是大前年就思考过的,这意味着低水平重复。

2 不执迷于各类卡片方法和软件。以绝大多数人积累的卡片量之少,根本谈不上系统的方法,方法要和量级、阶段相匹配。复杂的方法,会让早期的坚持之路变得异常艰难。实际上,各阶段的策略很不一样,而且是因人而异的。

3 写卡片的流程尽量简洁。有思考,立马写成微博,这是简洁;卡片不分类,只搜索,这也是简洁;一点之见即为卡片,这还是简洁。简洁的事情,可以长期坚持。写的过程中,有十年、二十年去调整写卡片流程,无需预先就找到“最优流程”。先写起来,阶段性调整方法即可。

4 重述即创造。输出是更好的输入,学别人的好文章,重述是好方法。转发时重述别人的观点,可以更好地吸收。转发重述自己的老文章,可以加强记忆,深化理解,补充新思考,丰富知识点之间的链接。

5 为自己的成长而写。写给自己,关心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不去迎合别人。这样的卡片真诚、含金量高、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虽然远离“热点”会损失流量,但这种写法会让自己持续进步、持续进补,而不是在迎合的过程中消耗自己。只求渡己不求渡人,反而可以渡人,长期看还是优势策略。

6 公开以求反馈。卡片即时公开,即时获得反馈,这是技术时代的红利。找到一群现实世界中密度极低的同道人,共同进步,这是以前不敢奢望的。外部数据的反馈,往往比自己的感觉更真实。这可以引导我们把注意力投放于真实的问题,不沉溺于虚假的问题。

7 不囤大招。知识积累最后指向的是知识生产,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这两个过程统一起来呢?绝大多数人的理性是极度有限的,支撑不了大招。每天都有一些小突破,却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古人说,日有寸进,这是自我教育的心法。

8 以创造的视角来读书实践,效率大增。写卡片多了,具备了创造者的挑剔眼光,读书的效率会自动提高。不能写成卡片的内容,就是现阶段价值极低的东西,不必留恋。遇到闪闪发光的思想,创造者自带的金属探测器自会提示,遇到反常的思想,探测器会疯狂响起。

人的有限理性,需要靠强大的人造物来补足。自我教育和终身成长,不能靠人的聪明和毅力,要靠设计优良的成长系统。这套成长系统,同时也是生产和创造系统。

反向链接: